青海藏区:在协调发展中稳步前行

11.10.2017  13:05

  秋天,到了收获的季节。

  走进青海藏区,一幅幅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画卷徐徐展开,满目青翠,江源奔流,着实令人振奋。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以来,青海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以“四个转变”新思路为引领,全省藏区在协调发展中一步步扎实前行。

  我们看到,一个生机勃勃的青海藏区正向我们走来。

   聚焦薄弱环节

  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走进共和县倒淌河镇甲乙村牧民才让的家中,二层小楼让人感觉敞亮而舒适。

  “以前村民们居住很分散,一直不通水电。后来,通过游牧民定居工程搬进了这宽敞明亮的太阳能暖房,12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全家只出了几万元。现在国家的政策确实好,我们牧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政策的温暖。”才让告诉记者。

  近年来,随着一批批重大项目的纷纷落地,一笔笔重大资金的不断注入,我省藏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日益加大,藏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日益改善。

  全省聚焦薄弱环节,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部门联动、上下互动,形成一盘棋,超前谋划交通、能源、水利等一批重大项目库,积极做好政策对接和项目衔接,推动藏区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

  令人激动的好消息一次次传来:

  果洛机场通航;

  茶卡镇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

  海西州、海南州两个千万千瓦级能源示范基地,清洁能源首度跨省消纳,光伏装机接近700万千瓦;

  果洛三县联网工程圆满完成,“电力孤岛”并网,实现了全省大电网县域全覆盖……

  如今,藏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形成。

  祁连机场和格尔木机场改扩建工程全面开工。格敦铁路、格库铁路、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工程加快推进。以西宁为中心连接藏区六州的高速公路骨架基本形成,基本实现藏区州府与省会通高速公路(含一级公路)、二级以上公路通县区。

  藏区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

  2016年,城镇化率达50.3%。16个美丽城镇、300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共和、同仁等5县撤县建市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藏区建设不断迈出崭新步伐。

  绿色能源示范省建设正式启动。宽带青海建设加快推进,全国首个藏文搜索引擎“云藏”上线。

  所有这一切,都进一步增强了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后劲,并一步步转化为充满活力的发展格局。

   守住青山绿水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退牧还草、以草定畜和封山育林是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草畜平衡、恢复生态植被、提高草原涵养功能的重要举措。

  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扎青乡地青村藏族村民才尼说,“我家的800多亩草山,过去由于过度放牧,慢慢的草场退化了。现在,我响应政策号召以草定畜,草场恢复得好,牛羊长得好、卖得好,每年的收入增加了许多。”

  近年来,全省上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推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的探索,全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具有青海特色的“四梁八柱”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健全。

  先后制定实施了《青海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青海省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行动方案》、《青海省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并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六部委批准实施了《青海省创建生态文明先行区行动方案》,为加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根据国家统一安排部署,全省上下还紧紧围绕《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对促进全省生态发展、永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红线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7.5%;积极推进格尔木、贵德、祁连、河南等4个市(县)“多规合一”及互助、都兰、海晏3县“三规合一”试点;制定了《青海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在重点生态功能区限制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因地制宜发展适宜产业,促进地方发展和民生改善。

  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生态补偿政策,率先在全国开展草原生态保护补奖资金与保护责任、保护效果挂钩试点,初步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奖长效机制,并在全国首开国有林场绩效考核评比先河。

  积极探索国家公园制度,成为全国第一个进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省份。通过大胆探索和实践,创新生态保护管理体制,解决“九龙治水”,实现“两个统一行使”。

  同时,建立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在全省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中大幅度增加生态指标,对年内发生重大生态破坏和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地区和单位实行“一票否决”。

  如今,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祁连山、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重大生态工程扎实推进,藏区生态状况日益好转。

  藏区各族群众守望蔚蓝天空,呼吸清新空气,喝上干净水的愿望正一步步变为现实,绿色获得感正一天天不断提升。

   盯紧民生大事

  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脱贫、教育、医疗、就业、社保……这些都是事关民生的“大事”。

  近年来,我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民生保障机制,坚定不移地走小财政办大民生的路子,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严格落实各项惠民利民政策措施,有力地推进了以“民生十件实事”为主的各项民生建设顺利实施。

  通过精准扶贫,如今我省实现了藏区6个贫困县(行委)摘帽、164个贫困村退出、5.25万人脱贫;2016年藏区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3.07亿元,实现了藏区贫困村互助资金全覆盖;藏区27万贫困群众全部纳入低保,分类发放生活补助,确保贫困人口按期实现整体脱贫。

  改善民生,教育为先。集中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农村初中校舍改造项目等,持续改善藏区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条件。

  如今,六州藏区中小学基本达到国家中小学综合防灾标准,各个学校的基础设施、仪器设备、教育信息化等配置也已基本达到全省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2016年,藏区6州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了93.32%。

  同时,还组织实施了州级中心医院、藏医院、县中藏医院、县计划生育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一批藏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体系,卫生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如今,我省重大疾病防控措施有效落实。投入包虫病防治经费2亿元,筛查180万人。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均达98%以上,乙肝发病总体保持下降趋势。

  另外,为进一步促进就业创业,实施了藏区技能培训促就业计划,创新和强化就业专项服务,不间断举办就业服务月、就业服务周、专场招聘、进校园招聘、四季网络招聘、周三周六人才集市日等活动,为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搭建平台提供服务。

  关于藏区百姓最关注的“老有所依、老有所养”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

  在不断巩固提升社会保障能力的过程中,养老保险制度得以不断健全,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覆盖面巩固在95%以上。

  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建立健全了个人缴费与政府补助合理分担的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机制。研究建立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制度,进一步提高农牧区参保居民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减轻普通门(急)诊医疗费用负担。

  举全国之力,汇全省之心,融各族之情。

  今天,青海藏区发展日新月异,民生改善有目共睹!

  明天,我们期待着藏区这朵美丽的格桑花能够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色彩!(解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