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金融砥砺奋进

11.08.2014  00:13

  今年上半年,我省金融业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创新释放红利,以强化执行增强动力,着力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着力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投放,金融业发展逆势而上,形势喜人。

   信贷投放再创新高

  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449.16亿元,比年初增加346.62亿元,同比多增加121.44亿元,增长18.5%。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859.85亿元,比年初增加457.18亿元,同比多增加152.51亿元,增长24.5%。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2824.33亿元,比年初增加409.9亿元,同比多增加217.38亿元,增长29.4%,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是2011年6月以来最高。

  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我省贷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超过预期目标。对此,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副行长贡伟宏表示,上半年,全省新增人民币贷款457.18亿元,按照全年新增700亿元的目标来看,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近三分之二。纵向来看,当前我省贷款增速仅次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超常规投放,处于近年来的较高水平;横向来看,我省贷款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5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三,金融支撑稳增长的能力持续增强。截至6月末,我省实现原保费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19.49%,相当于2009年全年保费收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稳步推进,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即将起步试点。

   金融改革创新步伐加快

  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我国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伟大工程。这其中,金融改革则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上半年,我省召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省金融工作会议,突出金融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强化“窗口指导”,制定出台了《青海省深入推动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青海省金融服务“三农三牧”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两个重要政策性文件。突出金融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力促创新发展,中国人寿青海分公司挂牌开业,国盛证券在西宁设立营业部,青海银行在设立社区银行上率先“破题”,兴业银行西宁分行完成筹建将于近期开业,西部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加快筹建,青海银行增资扩股及互助、大通农信社改制有序推进,在海东试点开展农牧区金融综合改革。

  就《意见》而言,这一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完善农牧区金融服务体系,深化农牧区金融改革创新。

  省金融办主任黄文俊解释,通过释放政策红利,我省将创新农牧区金融服务模式,搭建农牧业融资平台,在湟源县、互助土族自治县试点成立政策性农牧业担保公司,鼓励地方政府建立涉农涉牧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完善农牧区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发挥涉农金融机构骨干作用,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农牧民住房财产权、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农业机械设备、活畜活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权等创新抵质押方式,对涉农涉牧贷款执行优惠贷款利率;创新农牧区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等新险种,探索“保险+信贷”相结合模式,加快建立财政支持的农牧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重点支持与扶贫关联度高的产业和组织,不断提升农牧区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金融服务薄弱领域明显改善

  “年内解决全省113个乡镇金融服务网点空白问题”是今年省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全省人民做出的承诺。可喜的是,我省提前7个月完成了这一目标。

  今年上半年,以农业银行、省农信联社、邮储银行为主,我省金融系统打响了消灭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的攻坚战。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改善“三农三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人民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涉农贷款余额1465.7亿元,在各项贷款中占比近四成,较年初增加了140.8亿元,同比增长28.2%,高于全省平均贷款增速3.7个百分点。同时,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96.57亿元,同比增长26.41%,也高于全省贷款平均增速。

  此外,我省强化对民生领域的资金保障,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贷款余额3.4亿元,同比增长45.5%;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134.6亿元,同比增长236.4%,是贷款增长最为迅速的一个领域。(花木嵯)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