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送给我们的礼物

08.02.2016  18:59

  1月26日,南宁。本报记者专访参加“澜沧江-湄公河之约”青年创新设计大赛的三国专家,专家表示,“澜沧江-湄公河之约”对促进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治理保护、经济发展意义深远。

   记者: 您如何看待青海政府联合高校,举办“澜沧江-湄公河之约”的意义?

   老挝国立大学副校长浦·新马拉翁: 湄公河是高原给我们的礼物。湄公河流域资源丰富,文化多元,湄公河流域的保护和发展很受关注,“澜沧江-湄公河之约”发展空间很大,我希望这个项目早日做成。

   记者: 中国有这样一句古诗“黄河之水天上来”,我想澜沧江也是这样,因为澜沧江的发源地海拔很高,那里的生态环境对沿河国家的生态环境意义深远,您如何评价这几年中国政府对于保护澜沧江源头的生态环境作出的努力?

   泰国那黎宣大学副校长潘淑·帕尼查勘: 我知道中国有这样一个词——饮水思源。澜沧江-湄公河流经六个国家,我想对这条源头的探望,会更好地促进沿河国家的共同合作,对源头的探望,也会让我们知道这条河赐予我们的资源是从哪里来的,从而强化我们对这条河的共同感受。

   记者: 从人文的意义来说,饮水思源指的是源头对人灵魂的启示,澜沧江-湄公河的源头会给您带来什么启示?

   泰国那黎宣大学副校长潘淑·帕尼查勘: 如果我们从澜沧江-湄公河的源头出发,重新审视这条河流的时候,就有可能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我希望沿河的各国青年人能通过“澜沧江-湄公河之约”爱上这条河,通过这条河将六个国家紧密地联合在一起。

   记者: 在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治理过程中,您对沿河六国实现区域合作有什么建言?

   缅甸仰光大学副校长吴周乃: 我觉得六个国家应该要从教育开始合作,通过交换学生和老师了解不同国家的想法和国情,同时要加强在不同领域的开发和合作。

   记者:“ 澜沧江-湄公河之约”其实就是一种交流。

   老挝国立大学副校长浦·新马拉翁: 是的,对我来说这个活动的举办已经是多国之间最好的合作了,我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人参加这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