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头,一个播绿固沙的故事——秋访三江源(2)

10.09.2015  10:05

    “昔日,黄沙肆虐,一旦起风,沙子能把房子埋了,放牧的人找不到牛羊在哪里,不得已只能背井离乡。如今,黄沙变绿洲,从此风吹再无沙,又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家乡。”9月8日,本智加带着5岁的儿子边检查黄沙头网围栏边给记者说道。

  本智加是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森多乡万秀村的牧民,这个地方也正是人们所熟知的“黄沙头”。

  长期以来,共和盆地沙漠向东延伸,在贵南县森多乡万秀村形成一个沙的半岛,就是“黄沙头”。在风力作用下,黄沙头不断吞噬草原、公路,威胁着周边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时候一个晚上风沙能走10米左右,西久公路完全被黄沙淹没,更有甚者第一年在草场放牧时修建的灶台第二年已经全部被黄沙覆盖,无影无踪。

  本智加只是深受黄沙之害的其中一户。如今,17年过去了,茂密的人工林挡住了黄沙,沙漠再也不能向前进一步了,本智加也搬回了万秀村,还成为了黄沙头6.7万亩人工林的护林员。

  本智加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绿色,更珍惜这一抹绿色带来的新家园、新生活。每天,本智加都会带着儿子在这片绿意盎然的草原上走上一两个来回,临走时还恋恋不舍地回头望几眼,生怕第二天再也见不到这黄沙变绿洲的奇迹。

  贵南县林业项目办公室主任蒋志云对黄沙头治理深有体会。蒋志云从西北林学院毕业后就到了贵南县林业部门工作,那时候黄沙头已经是西北方向绵延数十公里的沙漠地带,沙漠从木格滩边缘开始,横穿森多、过马营、茫拉、茫曲、沙沟、塔秀等乡镇,整个贵南县沙漠面积增加至142万亩,沙化342万亩,黄沙头每年以2.5平方公里的速度在蔓延。

  面对黄沙的威胁,上世纪80年代,贵南县对黄沙头开始进行治理,但是由于财力有限,人工造林相应的管护和防沙措施跟不上,处于一边造林一边被黄沙吞噬,黄沙和绿色长期处于“拉锯战”的状态。

  后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国家配套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等一系列生态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为贵南县黄沙头治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黄沙头开展了防风固沙人工造林的持久战、攻坚战。

  贵南县组织干部职工、民兵、学生和农牧民群众每年开展“万亩造林绿化工程”,采取“封、造、管并举,乔、灌、草结合”的治理措施,累计种树1300多万株,设置沙障9750亩,终于困住了这条肆无忌惮的黄龙,草原沙化趋势得到了控制,沙漠周边草场得到恢复。

  “贵南县是我省防沙治沙重点县,17年来,治理的黄沙头有6.7万亩,虽说只是冰山一角,但是我们对贵南县荒漠化治理有坚定的信念,到2020年,我们要完成防沙治沙18万亩。”蒋志云斩钉截铁地说道。

  昔日黄沙漫道,今朝草原明珠。随着防风固沙人造林工程的实施,黄沙头的环境变了,人气旺了,这里建起了游牧民定居点,成了西久公路旁的一个美丽的景点,从果洛草原一路行驶下来的车辆和行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停在黄沙头,在这里歇歇脚,看一看这醒目的绿色,感受绿色树木张扬的生命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