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承诺,三十年!

13.06.2019  09:21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自1989年始,青海红十字医院与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人民医院结为兄弟医院,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已满30年。

  30年来,近千人次“红十字人”不断走进囊谦,带着对农牧民群众最深厚的感情,开展医疗技术、医院管理、义诊活动等全方位的帮扶;

  从最初的医疗队到“候鸟计划”制定实施,再到青南支医的扎实开展,青海红十字医院帮扶囊谦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力度在不断加强,各民族兄弟姐妹交往、交流、交融的情感在不断巩固加深。

  不管是接诊数量的“井喷式”增长;或者是防治水平“阶梯式”提升;抑或是紧密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宏伟目标,不得不说,青海红十字医院对囊谦县三十年如一日用心、用情、用爱的帮扶,在不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同时,为囊谦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实现“健康梦”锻造的一道坚实健康屏障!

  由人入手,构筑健康屏障

  翻开青海红十字医院定点帮扶囊谦县的“笔记”,这一段超过30年的关怀关爱从没间断过,最早可追溯到青海红十字医院还是一个不断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监狱管理局职工医院,那时候就已与青海“南大门”的囊谦县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过去的2018年,在青南地区支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省委、省政府组织了青南地区历史上人数最多、参与医院最多、帮扶地区最广的支医活动。而青海红十字医院再次被确定为囊谦县人民医院帮扶单位。

  “把一个只有外科、内妇科,年手术量不到300例的县人民医院,发展成为普外科、骨科、内科、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妇产科、感染科等学科齐全,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在整个玉树地区保持领先地位的县人民医院,我们始终坚持‘人’这个关键点。”青海红十字医院高军林副院长说。

  “历年来,我们都选派政治意识强、技术水平高、临床经验丰富和富有人格魅力的精兵强将。虽然生活习俗、民族信仰都有所差别,但我们在囊谦,依旧能感觉到家一样的温馨。”此次青海红十字医院支援囊谦县人民医院医疗队队长韩晓红感慨道。

  韩晓红,是支医队中的唯一的撒拉族,原本担心在支医中生活有所不便,但是刚到囊谦,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关怀下,所有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我们住的是干部周转房,所有的设施都配备齐全,就连碗筷,都是按照一家三口人的标准配备的,心里感觉特别温馨。”她说。

  系统规划,打造医疗品牌

  2019年05月21日17时30分,一阵清脆响亮的啼哭声从囊谦县人民医院产房内传出,藏族产妇美拉顺利产下一名健康可爱的女婴。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分娩,而是在青海红十字医院的帮扶下,青南地区首次妇产科和麻醉科联合开展的第一例“无痛分娩”业务,而这样的“首例”在囊谦还有很多,很多。

  囊谦县卫生健康局拉元舜局长介绍:“现在的县人民医院可开展包虫病,腹腔镜下胆囊、阑尾、卵巢囊肿,子宫切除,全髋(膝)关节置换,白内障等各种手术,尤其是年龄最大到97岁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年龄最小到一岁患儿的全身麻醉、无痛分娩都是在玉树全州首次顺利开展。

  每年手术量近1000例,重症监护室对严重创伤重症病人的诊断和救治水平日趋提高。”

  “组团式”这或许是青海红十字医院帮扶最有力的说明。针对囊谦县医疗工作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弱项短板,青海红十字医院一改以往捐款捐物的传统帮扶模式,转变成送技术给思路,培养了当地各民族的医疗人才,不断发挥自身的影响力、综合力和公信力,凝聚脱贫攻坚和民族团结的共同意识,汇集农牧民群众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只为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而有了“青海红十字医院医生”的囊谦县人民医院,也在当地迅速形成了品牌效应,业务量一改下滑的颓势。门诊量和出院人数均有提升,在加强医疗技术和注重医疗管理水平的提升方面也走向全省前列,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能够基本实现9成病人看病就医不出县的目标。

  点灯一盏、照亮一片。青海红十字医院通过传、帮、带方式的帮扶,持续推动囊谦县人民医院作为玉树州首个一次通过二级甲等标准的县级医院,由传统技术帮扶转向学科建设,医院及科室管理转变,医疗卫生工作朝着规范化、精准化的水平发展。

  民族情谊,着眼长期发展

  青海红十字医院30年风雨兼程,30年一路相伴,30年始终如一,30年团结友爱,帮扶工作基础越来越坚实,合作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如同高军林所言,双方已经从单纯的帮扶关系升华到了兄弟般的民族情谊。

  采访往届支援医疗队的每一个人,顺着他们在囊谦县这个集贫困地区、高寒缺氧地区、边远民族地区所有特征的记忆,每个人付出的真情在这片走向复苏的热土上流淌,感恩在支援者与受援者之间双向传递。

  30年的时间,青海红十字医院付出了许多,但是收获更多。对医疗队而言,支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职业担当、是一种医疗水平能力的再次巩固提升、更是一次刻骨铭心的精神成长和品格再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两院“结对”后,青海红十字医院在业务指导、义诊查房、人才培养、专科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拉近了与囊谦各民族农牧民群众之间的距离,通过建立这一平台,不但增强了双方之间的感情交流,也将青海红十字医院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带到了囊谦。

  如今,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青海红十字医院和囊谦县人民医院在友好帮扶的道路上共同思考、共同努力,创新帮扶方式。“组团式帮扶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帮扶工作的重点内容,我们将坚持从侧重临床技术帮扶,向管理和临床相结合并重的帮扶思路,实现高效、精细化管理,使医院发展更有活力,打造与囊谦发展相适应的区域性医疗中心。”高军林如是说。

  沿着澜沧江沿岸深邃而密布的河床前行,这座充满了民族团结色彩的县城,像一个坐在深巷里沐浴夕阳的老人,在跟岁月慢慢讲述那些关于青海红十字医院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职业精神串成的民族团结承诺,讲述那些发生在澜沧江畔,一朵朵倾情帮扶的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的承诺。

  因为这一份三十年的承诺,成为青海红十字医院和囊谦各民族兄弟姐妹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最好诠释。

  【心声】

团结互助 共同进步

  对于一个集贫困地区、高寒缺氧地区、边远民族地区所有特征的民族县城,我们不难发现,欠发展一直是囊谦县最突出的问题。

  团结互助,共同进步,没有进步的团结不会牢靠。如何把顶层设计和地方探索有机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将有可能走在前列的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工作作为突破口,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中凝聚起“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团结进步”的力量,囊谦都给我们以启示与借鉴。

  团结和进步并举。要深知对于有着藏族、汉族、回族等7个民族,近12万农牧民群众的囊谦县,民族团结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在囊谦,很多人形象地将民族团结比喻成阳光、空气和水,须臾不可离开。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思考和谋划,像珍惜眼睛和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进步这一朴素的理念,坚定不移地用发展的举措促进民族团结,用发展的成果巩固民族关系,不断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健康。

  发展才是硬道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从来不是一家之力可以实现的,需要各方参与,不断扩大覆盖范围,从而形成合力。要针对不同群体,设计不同的宣教方法和内容。一个县城,毫无疑问也是一个家,眼下热火朝天的民族团结诸多故事都是互助的,没有一件是单一的。所以要不断创新发展理念,抓住发展重点,把握发展关键,积极探索走出一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新路径。

  不分你我、心灵相通、共担风雨。当城市在移星换斗般变化,社会心态和观念如潮水般更迭时,始终从历史的脉络中梳理团结的故事,把民族团结的温度保持下去,把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感恩情怀延续下去。越是艰难的时候,越要坚持不因民族的不同而厚此薄彼,要以“细雨润物”般的方式默默汲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社会氛围和团结发展的力量,然后将这种精神的传承内化到人们的心里,从而始终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这一温情脉脉的主旋律在澜沧江畔久久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