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民的绿色梦
青海新闻网讯 平安县巴藏沟乡下星家村,有一座荒秃秃的护哇山。村民星显胜利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大好时机,承包上山,开始治山改土,不断植树、修路、架电、抽水……
经过几年的荒山治理,如今,村背后的这座大山沟已变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一簇簇柠条、沙棘满布山腰,一株株青翠的松柏在冬日的宁静中固守着生机。
2014年,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深化,开始大展拳脚,筹集资金发展林下经济,不仅圆了自己的“绿色梦”,还和乡亲们圆了“致富梦”。
星显胜告诉记者:“林地经营周期长,回报慢。现在有了林权证,心里踏实多了,也敢投入了。去年,我又投入资金开办了‘森林人家’,夏天来这里休闲度假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作为村里第一个承包荒山造林的人,星显胜最初的勇气来自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则新闻——“安徽某地农民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承包荒地不仅绿化了家园还带来了收益……”
他琢磨着:“村里大多数人都去县城打工了,看着家门口的山荒、地荒,心里就难受得发慌,为什么我不能利用自己在县苗圃打工的经验,也在荒山造林上干出个名堂?”
于是星显胜说干就干。县农业部门利用以工代赈资金帮助他修建了引水灌渠、提灌站;金融部门提供了无息贷款;林业部门无偿提供了部分苗木……一个个鼓励生态建设的扶持措施,极大地调动了星显胜和村民们荒山造林的积极性。
星显胜承包了上千亩荒山地后,县里还在行政审批、林权抵押贷款、土地租用、技术指导、权益维护等方面给予帮助协调,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他先后用扶持资金,雇用了四台推土机,整整推了三年山地,除了种上草皮,树木,还带着村民们修整环山路。五六年下来,经过开发,昔日的荒山林地大变模样,层层浮现的绿色令村民和星显胜欣慰不已。
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星显胜,始终认个理儿:土地就是资源,有地就能有收获。他告诉记者:如今,山上生长着一半经济林,一半公益林。荒山治理的面积有666公顷,造林10万余株。
造林中,星显胜承包的林地有一部分处于阳坡,由于水源匮乏,长年干旱,草树成活率只有一半左右。为了解决用水问题,他“盯”上了废弃已久的马场沟骨干坝,通过精心管护,重现了一汪碧水随风荡漾的景象。无论是冬灌还是苗灌期,供水都能保证了,不仅如此,还保障了下游300多亩农田灌溉,为村民们做了件大好事。
荒山绿了,星显胜也收到了林地带给他的“回报”。星显胜在林区经营起了苗木出售、牛羊养殖和旅游餐饮业,一年的收入有二三十万元,每年给村里集体经济带来近两万元的收益,带动村民近百人,每年每人可增加收入近万元,在村里逐渐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路子。
星显胜对记者说:“有好政策的支持,我们农民再下点苦,没有什么山绿不了,树活不成的。等春天来了,你再到我们这儿看看,就像一座森林公园,美得很啊!”从星显胜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位农民质朴的绿色梦,更看到了林业改革全面深入的推进,正释放出越来越大的红利。山林增绿,农民得利,便是最好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