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追梦人的思乡情愫
青海新闻网讯 他,曾经出生在乌兰县茶卡镇,为了追求心中的音乐梦想,辗转西安、北京、香港等地,现定居四川省乐山市,今天思乡之情驱使他再次来到柴达木这片热土。
因为出生在这片草原上
一个高大的摩天轮直插云霄,在它的上面是一座有马头琴雕像的桥梁,而在桥梁的下面则有一道湾湾的河流,河流的旁边一个留有小胡须的蒙古族汉子抱着一把吉他,弹唱着一首感人的民谣……
“终有天,出走的人还会回到这里,从此又轮回在这片出生的土地”
“停停停!”
导演再一次叫停,要求重新开机再拍。
“高导,这已经是我第100多次换上这件衣服了,我觉得拍得挺好,我们收工吧”
“不行!有一个镜头表演有瑕疵,我们还能拍得更好,重来!”
这一天,记者来到德令哈市巴音河畔探班。恰巧看到了上述一幕。原创民谣《巴音河》MV的拍摄,总时长不过短短5分多钟,但来自湖南高高传媒有限公司的14名剧组人员,已经连续拍摄十几天了。对于这种极具高难度的一镜到底的拍摄理念,以及这种对于艺术作品精益求精的态度,让记者不禁叹服。
金秋十月,高原的气温已经很低,但拍摄现场却引来了不少人驻足观看,整个剧组都在为一个叫陶德的青年人忙来忙去,而他弹唱的这首民谣版《巴音河》更是让在场的人恋恋不舍离去。
陶德,何许人也?
80后的他是许巍的好友
那是2001年的一个冬天,西安开往北京的火车上,两个年轻人在热聊着,而他们热聊的话题便是音乐。
上个世纪90年代,内地摇滚音乐人张楚、许巍、郑钧都是陶德心目中的偶像,更是因为许巍的出生地在西安,他也不远千里来到了西安这座“摇滚音乐重镇”。这次火车上与许巍的偶遇,让他怎么能轻易放弃与许巍交流音乐的机会呢?
“要想成功,成为一个出色的音乐人,就要坚持,除了坚持,还是坚持!”这是许巍透露给他的不是成功秘诀的秘诀。从此他们时不时联系,便成为了好友,共同探讨音乐、探讨梦想、探讨人生。
一首自创的《异乡的夜晚》几乎是复制了许巍的风格,让他对许巍的音乐体会得更加深沉,也让他对成为一个出色音乐人的信心更加坚定。
但是,事实是要想成为一个成功者,一味地学习,甚至复制别人的风格,是行不通的。陶德懂得这个道理,在后面的日子里,《相信梦想》《茶卡茶卡》《远方的朋友欢迎你到柴达木来》《生命里的每一天》《这座城市》《那些人》等作品相继诞生,慢慢地有了自己的风格,在当地音乐界也小有名气。
追求音乐的道路毕竟是万分艰难的。
艰苦的岁月
这一天,陶德拖着疲惫的身影回到了租住的房屋,可是眼前的一幕,让他黯然泪下。
被子、箱包、锅碗等生活用品杂乱无章地堆在门口,还有他的那把吉他也被摔落在一个角落。他“自欺欺人”般地拿出房门的钥匙,试图去打开房门,结果是徒劳的……房东早已经换了新的锁子,没错,那些乱七八糟堆着的东西都是房东扔出来的。
刚刚在西安创业的那几年,在街头卖唱的他日子过得非常清贫,由于交不起房租,就这样被房东恶狠狠地赶了出来。
在后面的日子里,无家可归的他更是流落街头,地下通道、火车站、公园里……这些地方就成为了他的新家。
他无数次想到过放弃。然而,在卖唱的这段岁月里,他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他们和他一样,也是为了实现心中那个艺术梦而艰难地生活着、追求着、奋斗着。于是,他的信心重新树立。
为了生计,他不得不暂时停下追求音乐的脚步,进入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在那里,他赚得了不少钱,在四川乐山买了房子,买了车。但是,金钱的诱惑并没有冲昏他的头脑,有了物质保障的他毅然辞去了房地产公司的工作,放弃了高收入,重新回到了音乐的道路上,并在当地组建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工作室和一个期盼已久的艺术平台—星空舞台,他的梦想终于有了第一个落脚点,从此他的艺术人生才慢慢开始。
《士兵突击》里那句“不抛弃不放弃”便是他真实的写照。按照他自己的话讲:“那时候,我勇敢地迈出了追求音乐的第一步,这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贵人的相助
老天不负有心人。后来,思乡之作《茶卡茶卡》获得了众人的认可,微电影《一个叫世界的名字》发表,并获得了青海省首届微电影大赛三等奖,这让他追求音乐的信心更加坚定。
“那一年,女儿出生了,成为爸爸后的我非常渴望‘重温’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一种强烈的思乡情愫油然而生,我想起养育我的父母,想起了哺育我长大的母亲河巴音河。”也许这就是陶德创作这首《巴音河》的初衷吧!
今年,陶德参加湖南卫视的一个节目上,遇见了他阔别已久的老同学导演高一捺,在第一次听到《巴音河》时就被深深打动。她决定要把这种简单、质朴的民谣分享给更多的人。于是,高一捺带着她的团队从湖南专程赶到德令哈这座小城,她们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对艺术的追求,也为了给常年在外漂泊的心找到一个艺术的归宿。
于是2017年10月9日,巴音河剧组从遥远的湖南、北京、内蒙、四川汇聚在这座叫做德令哈的小城,为德都蒙古的这条母亲河记录下最真挚而又朴素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