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群众健康
“十二五”以来,我省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1.7岁,全省人均期望寿命稳步提高,人群主要健康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青海医改实现从“青海现象-青海节奏-青海示范”的三级跳跃,8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全民参保率达99%,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城乡全覆盖;公立医院改革成效显著……“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卫生计生事业资金投入大、改革力度强、发展速度快、民生实惠多、健康收益好的五年。今天本报节选了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向公众晒一晒,看看青海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怎么样?老百姓又能从中受益多少?
【成就盘点】“十二五”以来,我省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全省人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的69.96岁提高到2014年的71.7岁。孕产妇死亡率由2010年的45.14/10万下降到2015年的31.95/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10年的16.07‰下降到2015年的10.29‰。青海医改实现从“青海现象-青海节奏-青海示范”的三级跳跃,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基本药物制度、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等7个方面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水平、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分级诊疗等8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全民参保率达99%,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城乡全覆盖。公立医院改革成效显著。我省还在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科研水平全面提升等诸多方面取得成效。
【主要成就展示之一】
医改红利惠及各族人民群众
自综合医改试点启动实施以来至今,每一项关乎民生的医改政策的实施,让我省千家万户受益,医改红利惠及全省各族人民群众。
新医改实施以来,我省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及保障水平等八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等七个方面实现了全覆盖。2015年,综合医改试点工作有序推进,省委、省政府确定的7个方面、34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8%。累计为16.3万名大病患者支付医保费用8亿元,救助困难群众住院10.6万人次,支出医疗救助费用1.9亿元,特困对象救助率达100%。
【主要成就展示之二】
百姓免费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至目前,我省预防为主方针有了制度保障。百姓可免费享受到15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目前我省城乡居民可以免费享受到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健康教育与促进、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初步筛查、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日常管理等15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使预防为主方针切实得到了制度保障,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孕产妇、儿童、老年人、重症精神病患者等为重点,以慢性病管理为突破口,以基本卫生服务为主体的综合健康干预模式正在建立,百姓正在享受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主要成就展示之三】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百姓受益
至2015年底,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数达到6265个,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床位数分别从2010年1.73人、1.46人、3.56张增加到2015年的2.17人、2.23人和5.82张,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大幅增加,服务设施明显改善。
通过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平安医院创建、对口帮扶等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我省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可及性不断提高,群众就医体验不断改善。省内三级医院的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稳步提高,人民群众就医的流向结构发生了变化,到县级医院看病就医的人数逐渐增加,东部地区县域内就诊率已达到90%。全省基本实现了农牧区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在县域能够得到基本解决的目标。
【主要成就展示之四】
健康守门人为群众健康发挥作用
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百姓健康守门人”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百姓看病就医条件明显改善。全省70%的乡镇卫生院达到标准化建设目标,95%的村卫生室建筑面积达到40-60平方米,为65.6%的村卫生室配备了出诊急救包、观察病床、诊察床、血糖仪等诊疗设备。同时,全省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配备总量较改革前增加50%。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全面推行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模式逐步从“看病治病”逐步向“健康管理”转变,使每个家庭和居民都能够及时、便捷的享有连续性、有针对性的全程疾病干预和健康管理。居民对基层医疗资源的利用率稳步提升,据卫生信息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诊疗人次达到572.34万,占全省总诊疗人次的34.22%,“百姓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主要成就展示之五】
妇女儿童健康状况进一步提高
我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认真组织实施各类妇幼健康项目,妇女儿童健康状况进一步提高。
“十二五”期间,全省孕产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2010年的45.14/10万、16.07‰和20.24‰下降到2015年的31.95/10万、10.29‰和12.73‰。分别下降了29.22%、35.97%和37.10%。与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1/10万、8.1‰和10.7‰平均水平差距逐步缩小,接近西部12省(区)平均水平。
【主要成就展示之六】
中藏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省充分发挥中藏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作用,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功能,积极培养人才,提高学术水平,完善中藏医药服务网络等,促进了全省中藏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年来,新建和改扩建中藏医医院24所,配备中藏医药特色设备2.1万件。目前,全省有公立中藏医医院42所,占全省医院总数的40.6%;病床5078张,占全省医院床位数的21.5%;民营中藏蒙医医院18所,社会办中藏蒙医诊所311所。2所中藏医医院达到三级甲等标准,33所中藏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藏医药医疗、科研、教育、产业、文化“五位一体”发展模式不断完善。
据统计,全省中藏医医院总诊疗人才由2010年的127.67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179.78万人,全省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4.8%的社区卫生服务站、90.1%的乡镇卫生院、以及75.2%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藏医药服务。在全省开展了中藏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初步形成中藏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中藏医治未病健康服务体系。
【主要成就展示之七】
重点传染病得到了有效遏制
近年来,我省积极制定落实一系列传染病防控政策、策略,有效控制了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取得了重大进展。
“十二五”期间,我省各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均保持在95%以上接种率,全省疫苗针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各类重大传染病的疫情得到有效遏制。
【主要成就展示之八】
地方病防控不断深入
“十二五”期间,地方病防控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完成了“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
鼠疫防控工作扎实有效,保持了青藏铁路鼠疫连续14年无人间鼠疫发生的记录,取得了连续4年全省未发生人间鼠疫的好成绩。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至“十二五”末,我省有29个县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保持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包虫病防治不断深入,防治力度不断加强,有力地推动了包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从2010年的15个项目县扩展到2015年的39个项目县。
(摘自10月19日西宁晚报A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