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援青干部的助学之路
青海新闻网讯 2013年7月,天津港物资供应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力主动请缨,成为第二批天津市援青干部队伍中的一员。到黄南藏族自治州后,担任尖扎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
走访中张力发现,在尖扎县许多乡镇,多个村社只有一个村级小学,大部分学生不能就近上学,而且不同年级学生挤在一间教室,开展复式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学校教学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初到尖扎县,张力便了解到农牧区孩子就学的艰辛。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张力为自己定下了“在尖扎工作期满时资助500名贫困学生”的援青梦。
在工作中,张力将少数民族贫困学生作为重点资助对象,通过个人捐资、动员亲朋好友、在津同事等渠道,多方筹集助学资金,最大限度帮助尖扎的贫困学生。到2016年底,他先后搭桥牵线天津多位爱心人士,资助贫困大学生、高中生142人次,金额达到15万元。
其中,县一、二民中的贫困学生基本上实现了每学期两轮资助,每轮15名左右,资助金额每人1000元。其间,有300名以上贫困学生得到资助,对特别优秀的贫困学生,考取大学后,仍对其提供每人2000元的助学金。说到这些,资助王智华的事情令他记忆犹新。
2016年7月,康杨镇上庄村村民王有福女儿王智华考上了大学,但王有福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王有福家人口多、耕地少、无产业、无技能、没有增收渠道,而且妻子还体弱多病。女儿金榜题名,本该是让全家人高兴的事情,却因为学费问题,让全家人一时陷入苦恼。
得知这一情形后,张力主动找到了王有福,表达了自己要牵线搭桥资助其女儿上学的愿望。
此后,每年开学前张力都要到王有福家,为其女儿王智华送上7000元生活费。如今,远在青海师范大学成都校区就读的王智华已是大三学生,每年都能按时收到张力的爱心资助。而在家乡,父亲王有福和张力已经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常来常往的“亲戚”。
在张力的帮助下,马克唐镇李加村达瓦卓玛、如什其村的赛藏卓玛等一个个贫困学生陆续考上了大学。张力说,帮助一个贫困学子,不仅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更点燃了一个贫困家庭脱贫奔小康的希望。
天津援青干部每届三年。2016年,为使更多贫困学生放飞“大学梦”,张力主动向组织提出申请,继续留任尖扎,开展援青工作。第二任期中,他再次协调天津港集团公司扶贫助学资金40万元,成立了黄南州首个教育扶贫基金,以高考录取成绩排名发放奖学金,有力地激发了学子们的求学热情。
此外,通过积极与天津开发区慈善协会、天津荣冶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协调、衔接,张力在尖扎县民族中学高一年级设立了2个“荣冶林鸿志班”,从2017年开始,每年资助10万元,向“鸿志班”100名贫困藏族学生每人提供1000元助学金,连续资助三年。
2018年3月,尖扎县第二民族中学高二年级贫困生多杰杨增在领到1000元助学金时激动地说:“我们家世代都是农民,家里没什么积蓄,每年开学,父母都会小心翼翼地把凑来的学费亲自送到学校,生怕我在上学的路上弄丢。这次爱心人士给我一次性送来了这么多钱,我都不知道怎么保管,非常感谢张力县长,感谢党的好政策。”
张力曾对团县委的干事说:“我有一个愿望,就是在我援青期满离开尖扎的时候,能够圆我助学500人的梦想。”如今,这个曾经令他觉得遥不可及的梦想,在“娘家人”强有力地支持下,众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成为现实。
据了解,五年来,受张力同志直接资助和统筹协调资金、项目的500名贫困少数民族学生,每人至少直接接受各类奖学金、助学金、慰问金1000元至7000元不等,涉及金额9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