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牧区帮扶医生的苦与乐

23.09.2014  12:29

      9月中旬,正是果洛草原雨季旺盛的季节,连续几天淅淅沥沥的阴雨,让张永荣的心情有些郁闷。下午5点多,看病的乡亲们走的都差不多了,张永荣脱下白大褂,急急忙忙赶回宿舍去做晚饭。

      张永荣是青海省中医院检验科的一名医生。一个多月前,她和同事裴生新从820公里外的西宁市到久治县索乎日麻乡卫生院对口帮扶,从繁华城市到偏远牧区,做为一个29岁的女孩子,这里的一切都让她不习惯,但她一直坚持了下来。

      张永荣的宿舍就在乡卫生院一排低矮的平房里,这些平房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有些阴冷潮湿,里面除了一张床和一些书籍外,没有任何电器,一个烧牛粪的铁皮炉子是她和同事两个人用来做饭的。乡卫生院没有食堂,吃饭只能自己来做。

      从门口取来干牛粪,放上一些报纸点燃,没过几分钟,宿舍里就有了热气。张永荣说,以前不要说拿烧牛粪的炉子做饭,都很少见过,现在生火做饭都熟练多了。

      索乎日麻乡距离县城65公里,每隔一个星期才能从县上捎一些吃的菜和生活用品,在这里帮扶了50多天,张永荣很少走出过卫生院的大门。这些天来,她没有看过一次电视,只能看看手机新闻,外面的世界遥远而陌生。她说,既然来帮扶就不能讲条件,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

      张永荣和裴生新主要是三大常规检查和心电、超声的技术帮扶。索乎日麻乡卫生院有20名医护人员,因为当地群众就医习惯以藏医藏药为主,功能检查和检验方面的技术相当薄弱,3名从事功能检查和检验的医师都是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实际操作经验不丰富。为此,两名帮扶医生从基础开始,每天手把手的教,节假日也不例外,50多天来,帮扶效果相当明显,乡卫生院对张永荣他们的工作相当肯定。

      索乎日麻乡当下生活用电主要还在靠太阳能,而眼下正是雨季,每天打雷就要停电,给张永荣每天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让她感到力不从心。好在一条高压线从(西)宁久(治)公路越山而过,不久,电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草原小镇格外静谧。吃完饭,张永荣就钻进了被窝,开始整理几天来的帮扶心得,诸如不时断电、检验试剂运行成本过高等问题,她都要一一记录下来,回去后要给医院领导汇报,以便今后帮扶时解决。

      这些天,虽然吃不上新鲜蔬菜,逛不了街,但她从来没有给家里人讲过这里的苦。牧民群众的信任,医护人员的拥护,让她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坚信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必有收获。

      还有十天左右时间,张永荣就要结束帮扶工作回到省城,但她还有个牵挂,就是让卫生院的医生尽快熟练痰检化验。帮扶的日子里,她看到牧民群众结核病人检查需要到县里去,费尽周折,如果卫生院能把这项检查做了,病人就不用到县里来回跑。

      乡卫生院的业务用房正在紧张施工,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卫生院会拔地而起。张永荣知道,只要帮扶工作前赴后继,卫生院的技术力量就能一定提高,牧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就能解决。她希望在草原最美的季节,再来索乎日麻乡走一走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