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青年创业者的三次蝶变

25.02.2017  21:08

  青海新闻网讯 创业,如今已是大学校园中的热词。创业到底给大学毕业生带来了什么?在青海青年创业园首批入孵创业者熊生伟这里,我们看到了不忘初心的创业力量。创业中的三次蝶变,让创业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力量。

  不忘初心,放下工作潜心创业

  大学毕业后,熊生伟找到了一份跟专业对口的水利设计工作,过上了朝九晚五的生活。熊生伟心中一直有创业的理想,想用自己学过的专业知识开创一番事业。怀着这样的梦想,他决定放弃稳定的工作自己创业。

  2008年,熊生伟创办了青海鸿源水务建设有限公司,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水利水电工程承包的工作。“像水利设计这样的工作,很多人看中的是老企业和老设计师,我们这支年轻的队伍根本没有立足之地。”创业之初,熊生伟经常碰壁,这让他有了放弃的想法。

  在企业濒临“死亡”的时候,熊生伟在一位老教授的介绍下,接手做了第一个项目,团队废寝忘食两个月,为的是拿出最优秀的设计。功夫不负有心人,团队的设计项目得到了好评,企业有了新的生机。

   搭上政策的“航班”产值破千万元

  第二次蝶变,是政策的红利,让这个小企业走上了正轨,企业产值从创业初期的20万元突破千万元。

  2009年,青海青年创业园成立,熊生伟又看到了希望。企业进入基地孵化,得到了一处不大的办公场地和2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这一年,也是西宁市被确定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一年,我们得到了政府的帮助,不到三年,贷款全部还清,小企业有了底气。”熊生伟回忆。

  通过团队的努力和创业环境的改变,企业像孩子一样成长,从一个项目到几十个项目,从默默无闻到小有名气。五年后,又赶上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企业也是收获最多的一年。

  “那一年,我们的项目已涉及全省各地,工作人员40名,并搬进了新家,企业年产值达到1200万元……”熊生伟细数企业的变化和收获,他说,市场经济带来了太多的活力,都还年轻,何不拼命干一场。在全民创业的氛围中,他计划着自己的梦想。

   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抓住互联网+

  第三次蝶变可以说是企业最痛的一次变化。

  “从前年开始经济形势放缓,我省也进入了经济新常态,水利工程减少,设计施工也随之减少,企业面临着生存的考验。”熊生伟说。梦想不能就此止步。“研发水利在线产品!”萌生想法后,熊生伟四处招募,寻找的步伐到了兰州、西安甚至北京。后来,经过多次业务上的沟通和重重考核,开始研发软件,这一做就是两年。“2016年,青清水利在线正式投入使用。利用互联网+,企业弥补了经济现状下的亏损,使企业保持盈利。”熊生伟展示自己的新产品,这是让青海水利开启“云端”生涯的一次更迭。

  “企业所有项目资料,通过检索可以全部找到。勘测再也不用带着机器来回跑,水利地图就可以轻松完成行政区定位、流域导航。”熊生伟打开水利云展示了工程仿真分布,清晰的全景图、水利项目的各项指标一目了然。

  “不转变又要面临着生存的考验,要不是坚持研发水利云,企业就走下坡路了。有了这份坚持,企业扭亏为盈。”熊生伟感慨道。这一次的蝶变,让他捏了一把汗,也正是经过了磨练,企业才拿出了这份引以为傲的水利云产品,企业也真正成熟起来。

  2016年,企业总产值1600万元,水利云实现收入260万元。在经济长河中,熊生伟经历了风暴,已见彩虹,正在全速前进。正是不忘初心的精神,使企业坚实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