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感谢信背后的故事
青海新闻网讯 “首先,请让我代表菜子湾村全体村民向青海省红十字会领导和全体干部对我村的援助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心的感谢,一年多来,你们一次又一次的帮扶,给予我们精神与物质上的关怀,是你们把党的温暖送到了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尤其是史海勇和扎西驻村以来对工作认真负责、对贫困户时刻牵挂,冒着严寒酷暑、踏着泥泞小道,不辞劳苦地走村串户,用浓浓的真情和爱心奉献着贫困群众,像一盏明灯照亮了群众的心田,你们的恩情让我们无法忘记,使我们从内心深处感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这是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古鄯镇菜子湾村村委会主任马三辈悄悄写给省红十字会及驻村工作组的一封感谢信,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菜子湾群众对自然条件的无奈、对工作组的肯定以及受助后的无限感激。
打开扶贫“大门”
民和县古鄯镇菜子湾村地处古鄯镇南部的山头上,属于纯脑山地区,全村共有268户1121人,村里交通不便,种植结构单一。尤其村党支部没有支部书记,党员普遍老化,党性意识薄弱,全村事务仅靠村委会主任一人打理,严重影响了党建水平和村子的发展,是古鄯镇有名的后进村。
2015年10月,省红十字会调研员史海勇和干部扎西作为驻村工作组被党组选派到古鄯镇菜子湾村开展工作。尽管作为“第一书记”的史海勇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但是他面对面长期与群众打交道还是头一次。
“作为一个靠天吃饭,种植结构较为单一的贫困山村,通过什么来促进乡村发展;如何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如何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这一系列问题摆在了工作组的面前,他们虽有一腔热情却不知从何下手。
冷静思考和与工作组成员协商之后,“第一书记”史海勇决定从明确工作组的工作思路开始,将党的政策不折不扣地在基层贯彻落实,将群众的呼声、诉求及时向单位党组及当地党委政府反映,要尽最大气力改善菜子湾村面貌,早日脱掉后进村的帽子。
工作责任明晰了,史海勇开始转变角色,拜基层工作人员为师,拜群众为师,学习基层的工作方法,学习同群众打交道的艺术。走村串户与群众交朋友、话家常,给群众算劳力、收入、发展账。一段时间下来,史海勇对村里的情况熟悉了,对群众的思想掌握了,与群众的距离也拉近了。这样史海勇和工作组成员扎西算是踏上了扶贫“摘帽”的征程中。
牵挂“家人”的冷暖
贫困户孔令盛一家是因病致贫,母亲和妻子常年有病,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孔令盛则因为摔伤了腰,不能干重活。史海勇了解这家的情况后,就把这一家人的冷暖牵挂在心头,隔三差五地去看望他们。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史海勇搭桥省红十字会40名党员干部与菜子湾村30户贫困户结成了对子,结成对子的党员每年给每户贫困户1000元慰问金,并在节日期间,为贫困户、边缘贫困户、老党员等送去收音机、电视机等十余万元的慰问品,并为群众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免费义诊义治,为古鄯镇中心学校捐献了价值3万元的图书,建立了校红十字书库。完成了5户家庭牧场,4户危房改造。
心系群众的诉求
能有一条直接通往公路沿线的道路是菜子湾村群众最强烈的诉求。由于没有直接下山的路,村民们总要多绕几公里的山路才能走到通往县城的路上,孩子们也只能绕行下山去上学。
史海勇了解后,多次向省红十字会党组汇报,省红十字会与省、市、县交通部门、协商,最终从省交通厅争取到了72万元的项目资金, 1.58公里的山路得以硬化,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
一年多来,史海勇和工作组成员把满满的深情,寄予了菜子湾这片土地,寄予了质朴善良的父老乡亲,用共产党人的信念和责任悄然改变了村庄的面貌,滋润了菜子湾村群众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