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电——借力“一带一路”,打造国家级绿色清洁能源基地
青海新闻网讯 三江源头,世界屋脊,青海——以其独特的生态地位和特有的资源禀赋,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着强大的动力支撑。
除拥有十分丰富的水力资源外,青海还是我国太阳能最好的地区之一,日照时间长,年总辐射量每平方米达5800至7400兆焦,同时,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有可用于光伏发电和风电场建设的荒漠化土地10万平方公里,是太阳能资源的“聚宝盆”,被认为是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理想之地。
在生态地位极其重要和资源富集的青海,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低产能的产业在“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生态立省”的思路导向中逐渐褪去色彩。上至国家决策,下到青海精准定位,黄河公司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带给青海的新机遇,加速发展新能源产业,变革崛起的力量令人鼓舞。
如今,太阳能光伏产业已成为黄河公司新的利润支撑点,并为黄河公司的产业结构优化带来一场全新的变革。
从西藏桑日10兆瓦并网光伏电站到世界上一次性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格尔木200兆瓦并网光伏电站,再到850兆瓦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光伏电站;
从传统的靠人工检查维护到实施“互联网+光伏”实现集中监控、远程诊断、实时维护,拥有全球最大的智能光伏电站大数据应用中心;
从设计理念单一、设备制造水平有限到建成百兆瓦国家级太阳能发电试验基地……
黄河公司迈步越发清晰,思路越发明确。
2011年正式挺进光伏发电领域的黄河公司,在短短5年时间里,已建成投产31座光伏电站,总装机250万千瓦,牢牢占据了全球最大光伏电站运营商的宝座。
支撑着这一切的是,黄河公司以创新驱动光伏产业的发展升级,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率先在国内打造了从多晶硅制造——切片工艺——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一体的垂直、协同光伏产业链。依靠着敢为人先和勇于创新的魄力,黄河公司一跃成为青海光伏电站开发的主力军,成为中国光伏产业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为青海省加快“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清洁能源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更加令人振奋的是,2016年,黄河公司成功将海南州和海西州两个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纳入国家规划,为公司未来十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能源清洁化发展是能源发展的方向。《巴黎协定》签署以后,国家更加重视清洁能源发展,五大发电集团纷纷加快向清洁能源调整的步伐。黄河公司清洁能源占比高达91%,取得了清洁能源发展的领先优势。2015年,基于“水光互补”光伏电站的成功经验,黄河公司提出在海南州和海西州建设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的构想。
海南州位于著名的青海湖之南,故名海南,是青藏高原的东门户,素有“海藏通衢”之称。众人熟知的黄河公司“水光互补”光伏电站、百兆瓦国家级太阳能发电试验基地均位于海南州共和县的塔拉滩上。这里不仅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还是黄河水利电力资源的“富矿区”,坐落着龙羊峡、拉西瓦等多座大中型水电站。
海西州因位于青海湖以西而得名,这里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常年干旱、多风、少雨。州境内有两座民航机场,青藏铁路过境,多条高速公路交汇,交通便利。
充足的资源优势,为黄河公司“十三五”在这里开疆拓土、创新创造提供了条件。
“十三五”期间,黄河公司将在海南州全力打造千万千瓦级风、光、水清洁能源基地。依托龙羊峡以上茨哈—羊曲河段规划的三个梯级电站约400万千瓦水电开发,规划在海南州塔拉滩上建设400万千瓦光伏项目,在海南地区建设200万千瓦风电项目,在青海海南州建设黄河上游多能互补发电调节控制中心,将水、光、风电能通过调节控制中心互补调节后送出。积极参与海西州千万千瓦级风、光、光热、储能新能源基地建设,规划容量1521万千瓦。
通过风电、光电、水电互补运行,联合调度,充分利用水电站的调节性能对光伏发电及风力发电进行补偿,消弱了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以新能源发电完成调度发电任务的同时,在水电站水库蓄水,相当于一个无损蓄能的过程,在电网需要的时候再以蓄的水发电,更好地满足了电网负荷时段的需求,使清洁能源成为更为友好的电源。这样,既提高了经济性,又提高了可靠性。
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的建设代表了一种未来能源发展趋势,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措施,是“互联网+”在能源领域的创新性应用,对推进节能减排和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路走来,黄河公司在探索新能源产业发展之路上,跨越了无数难关,实现了连续飞跃。今后,黄河公司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青海工作重要指示为统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推动能源生产消费革命、促进能源转型升级为主线,全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清洁能源领军企业,在续写绿色中国梦的康庄大道上栉风沐雨,铿锵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