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助推我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6月20日,由省政府主办,省发改委、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院承办的“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西宁举行。论坛是2016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建民,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伟出席。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白津夫,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副理事长蒋志刚,经济日报社内参编辑部主任孙世芳做主题演讲。
论坛围绕着我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研讨打造青海“一带一路”战略支点,推进青海对外开放的行动,进一步探索合作交流新思路、谋划开放融合新举措。
白津夫院长提出,青海区位特殊、地位重要,生态资源优势明显,绿色发展潜力巨大,要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中,更好发挥绿色生态这一比较优势,深化青海开发开放构建生态经济体系、社会生态体系、城乡一体化的绿色生态体系和绿色金融体系,运用“互联网”+绿色生态,实现生态增值和生态富民, 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蒋志刚副理事长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踏实推进,且离不开金融创新的支持,提出“融智+融资”的“两融模式”及实现路径, 青海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深入系统地研究和谋划与沿线国家合作的可能性、可行性、方向与目标,进行战略顶层设计,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孙世芳主任围绕《让绿色发展成为青海发展之魂》指出,在未来发展中,青海有基础、有条件,通过提供绿色产能和服务,更好发挥在“一带一路”中的独特作用,保持绿色发展的竞争优势,并将潜在优势变成现实的区域竞争力,要积极探索构建绿色发展的青海模式、产业体系、创新体系、体制机制。
三位嘉宾以其精辟独到的研究成果,独特新颖、卓有远见的视角,从不同层面和领域深入阐述了“一带一路”建设、“绿色发展”的思路和路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更加坚定了我省“绿色发展”的决心,对我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来自全省各市州政府、省直机关、省内外企业的代表等两百余人参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