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脚下的路点亮一盏明灯——记残奥运动员吴彦俭

06.05.2016  08:49

  青海新闻网讯 万里无云,地里的麦苗像湖水一样平静,9岁的吴彦俭,却在这样一个晴好的日子里,因为一场意外事故失去了左手。

  那时候,他刚刚懂点事。他知道,当煤矿工人的父亲和在家务农,兼做村民办教师的母亲,没有太多的时间抱怨。为了生活,他们像许多勤劳、质朴的庄户人家一样,耕耘、劳作着。他也知道,除了忍受肉体的痛楚,剩下的漫长岁月,他得面对亲人、同学、乡邻同情又悲哀、诧异的眼神,得自食其力救赎自己,用一只手创造未来。

  吴彦俭渐渐长大,他不太喜欢多说话,时常感到自卑。幸运的是,在母亲的鼓励下,吴彦俭没有放弃学业,且成绩很好,更加幸运的是,他自己也不清楚,他的体内竟孕育着一股强大的能量,是先天的,凝聚着生命的精华,这就使得他不能总像一只怀揣忧伤,关在笼子里的小兔子,怨天尤人,他得是一匹马,忧郁、强健,在沉默中茫然上升的马。

  3月的一天,风和日丽,晴空朗照,午饭时,我约到了在省委党校集中学习的吴彦俭。已是中年的吴彦俭,个子中等,皮肤黝黑,握住我的右手结实有力。

  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我偷偷观察着他轻轻半握的左手,这只义肢,饱满自然,和右手的肤色一样,只是没有知觉,不能活动,保持着不变的姿势。

  我们找了个小饭馆坐下,他为我点餐,为我拿筷子、端饭,然后坐下来,认真地吃饭,吃得很香。

  1970年出生的吴彦俭,出生在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长宁乡鲍东村。1988年,他幸运地考入青海师范专科学校,成了一名大学生。展现在他面前的,完全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学业之余,他近乎疯狂地喜欢上了足球。老师和同学们也很快发现,这个没有一只手,寡言少语的小个子,身体里却似乎隐藏着一种超乎寻常的能量。

  1990年,在全省大学生足球比赛中,他意外地被省残联发现。20岁的吴彦俭代表青海省参加了当年在云南昆明举行的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虽然是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但他却很快显露出在跑道上惊人的天赋。一年以后,在广州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残运会上,吴彦俭一举包揽了800米、1500米和5000米三个项目的金牌,他的1500米成绩,甚至超过了该项目的世界记录。他也因此入选国家队,开始了在国际赛场的征战。在之后的十多年里,他先后参加了2届远东暨南太平洋残疾人运动会、2届残疾人田径世锦赛和3届残奥会,获得2项世界冠军和11枚国际比赛的奖牌。

  此刻,这位无数次站上领奖台的残疾运动员就坐在我的对面。他平静、安宁,无丝毫傲慢之态,言谈更是坦诚、直率,与他动人的成长经历一样触动着我,让我不免心生敬意。

  我很想知道他的内心,和一直支撑着他为理想努力奋斗的勇气和力量,以及作为一个残疾人心理上承载的重量、对生活的态度。在人类的美好祈愿达到一定高度的过程中,任何一种尝试、任何一种超越于审美之上的创造,都是富有意义且为人所敬仰的。

  窗外,人流不断。坐在我对面的他,对我的造访和我初次见他的感觉一样,没有太多的陌生感,我意识到,在对待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认知、判断上我们有相近之处,不同的是,我说的要比做得多,而他更长于用亲身实践来证明。

  他告诉我,在很多人看来,跑步可能会很枯燥。但是,作为一名运动员,希望在竞技场上取得好的成绩,训练、吃苦、忍受寂寞也是一种享受,他并不因此感到痛苦。运动员的伙食种类一般会比较丰富,为了保证训练的能量,有时候甚至要强迫自己吃很多东西,也是一种很大的挑战。现在不做运动员了,不用再勉强自己吃很多。但是,一碗简简单单的面,他依然吃得很香,很享受。

  可以想象,失去一只手,生活上的不便不言而喻。但是他始终坚信,残疾本身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怎么去看待它。他相信,健全人能做到的,残疾人通过努力一样能够做到。重要的是自强不息,努力做一个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自从第一次穿上运动服、第一次站在起跑线、第一次站在领奖台,一种发自内心的、执著的情怀、信念,就毫不动摇地在他体内生了根。他期望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克服自卑心理,战胜来自社会的偏见、歧视,过上和正常人一样有尊严,有独立人格的生活,甚至有比常人还要强大的智慧、耐力、体力和勇气。

  吴彦俭在农村长大,放过牛,捡过粪,犁地赶车、割麦锄草,地里的农活,样样会,为了培养良好的心态和忍耐力,他专门选择一些看似枯燥的农活,比如独自在骄阳下给地里锄草,一干就是一天,这也让他具有了超乎寻常的忍耐力,使他在训练和比赛场上受益匪浅。

  在国家队训练时,吴彦俭先后有过5个教练,每一位教练都对他赞赏有加。连续3次在巴塞罗那、亚特兰大、悉尼奥运会赛场上收获银牌,12年追逐奥林匹克梦想、渴望金牌的岁月里,他表现出的胆识、毅力和心态是过人的。

  为了更好地加强自身素质,提高速度,吴彦俭每天坚持3点起床,教练5点钟到时,他已经训练了两个小时。每跑一次,他都把成绩记在地上,到了晚上和当天的天气、身体状况,甚至心情一起记录下来,认真对照,勉励自己。也是养成良好习惯,给自己一个心理上的暗示,督促自己更加努力。

  暗示的作用是强大的,吴彦俭体会很深。集训中,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不能去训练场,他也不愿浪费时间,相反会安下心来,借助意念的力量完成一场完整的比赛。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给予他信心、力量的实验,他成功了。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在想象中按正常时间穿衣服、出发、做准备、做动作、增强强度、等待发号、起跑、冲刺,在这个过程中,他如临其境,感受着赛场的热烈气氛,他在心里为自己暗暗鼓劲,他觉得观众席上每一阵热烈的加油声,都是在为他助威、为他呐喊,一直到冲刺、夺取金牌,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

  结束时,躺在床上的他,感觉和参加一场真实的比赛一样,心跳加快、汗流不止。

  这简直和我创作时在心里打腹稿一样,而且,意念中想象的情节和语言比落在纸上的还要生动、诱人。但是,我常常会因为精力不集中终止意念,这需要毅力,完全进入状态,更是对意志力的考验。

  吴彦俭是一个做事非常专注的人,1996年赴徐州体校参加集训。那天,下着大雪,田径场地被白雪覆盖,跑道上只有柔美的月光陪伴着他,他心静如水,认真地做训练前的准备,跑了一圈又一圈,天大亮时,雪地上的一行行脚印,像一支出征的队伍匆匆走过时留下的足迹。他脱了外面的运动长裤继续训练,等其他运动员到了,指着他笑时,才发现,自己忘穿运动短裤,只剩贴身的一件内裤。

  吴彦俭从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也不介意别人的看法,心中只有向奥运顶峰那神圣的高度迈进的信念。为了争取到更多的训练机会,他会把得之不易的奖金的大部分用于训练,找不到住宿的地方,他就借宿在门卫的传达室。

  然而,少一只手,无论怎样也会影响到身体的平衡吧,特别是在比赛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地问他。

  他淡淡地说,其实对每一个残疾人运动员来说,身体残疾带来的不便总是可以克服的。重要的是,在训练和比赛中培养健康的心理,我始终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健全人能够做到的,残疾人一样能够做到,只是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我又问到在训练中有没有困扰他的其他问题,可他低头不语,不大愿意多说。

  200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第3次参加残奥会并获得2枚奖牌后,30岁的他已经是一名运动场上的“老兵”了。他告别了赛场,离开了他挚爱的跑道,可吴彦俭没有遗憾,因为他尽力了。在十多年的运动生涯里,在攀登高峰的艰难历程中,虽然他距离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只有一步之遥,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和奋力拼搏的精神,为自己、为世界诠释了作为一个残疾运动员自身的价值、付出与努力。而每一次看到五星红旗在残奥会赛场上冉冉升起的那一刻,即是他永远值得骄傲的永恒记忆。

  2002年,吴彦俭调到青海省残联宣文部,从事残疾人体育工作。面对残疾人体育基础薄弱、投入不足、人才匮乏、项目单一等诸多困难,他主动请求参加业务工作培训,分析研究全省残疾人体育现状,提出了以田径中长跑项目为切入点,大力拓展残疾人体育项目的发展思路。2004年6月举办的第二届全省残疾人运动会,项目从第一届的田径、举重两项扩大到田径、举重、羽毛球、乒乓球、盲人柔道、射击、射箭和聋人篮球等8个比赛项目,并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会徽征集、志愿者招募等一系列活动,扩大残运会的社会影响。在之后的十多年里,他全身心投入残疾人体育事业,先后组织残疾人运动员参加数十次国际、国内残疾人体育赛事,为高原残疾人体育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荣誉和成绩面前,吴彦俭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尽可能地把自己得到的关爱,通过自己的方式再回报给社会。残疾运动员获得的奖励不多,但他还是从不多的奖金中拿出钱捐献给残疾人、残疾人事业。

  为了选拔到有希望的苗子,他不辞辛苦地和体协的同志到州县偏远的山区挑选运动员。在集训的日子里,他既是运动员,又是工作人员和教练。白天带着运动员训练,夜晚在灯下,为每一个运动员制定详细训练计划。为了不影响运动员休息,所有队员的衣服都是他一个人洗的。训练了3个月,他整整洗了3个月。

  当然,他的付出和努力也有了不同凡响的回报,在全国运动会上,青海队员赢得了3枚金牌、2枚银牌、4枚铜牌、11个名次奖,并超一项世界纪录的骄人成绩,而他自己在肌腱拉伤不得不靠打药物封闭参赛的情况下,再次凭着惊人的毅力,第4次包揽了3个中长跑项目的金牌。

  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通过奋勇拼搏得来的喜悦,更让人欣慰,更让人自豪的呢,特别是面对着成长起来的年轻运动员,露出的一张张激动的笑脸。

  教学楼下,我再一次握住他的右手,跟他告别。我说,党校院子里的迎春就要开放,每年春天,我都会先来这里闻一闻鲜花的芳香。他终于笑了,那我太有幸了,可以看到最早开放,最夺目的那一朵。

  望着他的背影,我在想,人生多么美好,他脚下的路也一定会因为他的执著与努力很长,很远,很灿烂.……

  编辑手记

  迎春的花儿终于在细雨中绽放,它像黎明前的一束光,童话般地进入人们的视野。

  正是在这样一个高原春日的午后,编者倾听了辛茜讲述残奥运动员吴彦俭的故事。讲故事的时候,辛茜的眼里波光流转,每句话都渗透着真挚的情感和动人的光彩,她为自己身边有这样的人而感动、赞叹甚至欣喜不已。她说:“吴彦俭是一个有梦想的人,这让他付出了比平常人更多的辛劳与代价,但是,他认为值得。”她还说:“当一个人因为拥有梦想而执著努力,向前走的时候,大地赋予人的恢弘的生命力,就会成为这个人不断成长、壮大的原动力。”这些话瞬间打动了编者。是啊,在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比依靠辛劳与汗水为自己争得荣誉和尊重更值得敬佩的呢?

  梦想不仅照亮了吴彦俭的人生之路,而且让他的生命变得如此美好……

  几天之后,我们就见到了辛茜的文学记述——《为脚下的路点亮一盏明灯》,那饱含温情的文字令我们在感动于吴彦俭和他的故事的同时,也感喟于一个作家对真善美的捕捉、敬畏和由此而来的责任与担当。我们仿佛和她一起重温了那个春日午后的阳光,重温了那场细雨过后的明媚与亮丽……我们知道,留在心间的那一丝感动会永久地在内心沉淀,挥之不去,它让人温暖也让人快乐……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
达玉五谷村蝶变记
星空下的西海星墅。Qhnews.Com
青海发布规范旅游市场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当前,Qhnews.Com
西宁市0岁至14岁颅颌面畸形患儿可获救助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又有一个好消息!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