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奉献,叫下乡驻村——扶贫第一书记种延宁

18.01.2017  09:36
转眼间在上山庄村驻村一年了。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着力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产业转型"、保障改善民生上下功夫,争取了人心、凝聚了民心,回顾这一年的驻村工作,感触颇深,启发很大。

这一年来,我每天奔走在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心灵倾听民声,用思路推动发展,把党的关怀送进千家万户,让扶贫之花在上山庄村绽放,身体力行地谱写了一曲赞歌。2016年被乡镇政府评选为优秀第一书记,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所在的上山庄村村先后被乡政府授予"先进扶贫村"、"美丽乡村建设新建先进村"等荣誉。
党建引领扶贫,切实转变思想 以"严实"作风抓党建,不断强化基层组织的执行能力,积极营造为民做实事、干实事的氛围。积极调动群众的主动性,从"要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精准落实扶贫项目,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积极鼓励党员带头致富,争当先锋。倡导先富起来的党员积极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出谋划策,鼓励党员主动与贫困群众结对子,在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帮扶,激励贫困群众心热起来、行动起来,咬定目标,苦干实干。2016年,完成26户85人脱贫成功脱贫走上了健康发展、自主致富的轨道。
扑下身子接地气,完成角色转换 通过入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使自己更加贴近基层,接地气,体察到了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需求和真实想法。只有自己掌握了足够的各项惠农政策和知识,才能把现行的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及时传达到每个家庭通过宣传让老百姓了解扶贫政策,达到精准扶贫全覆盖,让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真正让村民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党的温暖,政府的惠民。驻村期间,主动转换角色,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深入群众,扎实开展入户调查与村民一起参加春、夏、秋的农田劳动,不仅使自己身体得到了锻炼,也使驻村工作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心情舒畅,干劲十足。在春播、秋收期间,我们及时调整工作计划,深入田间地头,顶烈日、冒酷暑,与村民同劳动,同谋划,为他们种植什么经济作物最合适出谋划策,怎样种植才能有更高的收益细算经济帐,同时积极帮助困难群众播种,收割小麦、油菜等农业生产。看到我们的真心、真情,老百姓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不仅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也在群众中树立了驻村干部的良好形象。
强化学习,不断提高能力 农村基层工作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不仅要求驻村干部需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还需要掌握各种农村政策和各种农业知识,努力提高服务农村的本领。因此,在驻村期间我们时刻怀着"做小学生"态度,通过虚心向村两委干部,村民学习,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把服务农村、服务基层、服务农民作为出发点,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使所开展的工作更贴近实际,让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如今群众对政府在政策、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需求日益增多,作为驻村干部应及时加强这些方面的学习,并通过政策宣传、引进外资、科技培训的工作去帮扶,起到上联党委和政府,中联村级组织,下联普通群众的作用,为村里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突出造血功能,鼓励产业转型 "基础设施建的再好,没有产业带动,精准脱贫也就成为空谈。"通过一年多的驻村,让我对精准脱贫有了新的认知。"以前想着第一书记就是走走形式,精准扶贫就是喊喊口号。驻村以后才发现,精准扶贫决不是喊喊口号就能解决问题的。在摸底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上山庄村虽然一直都有养殖产业,但是由于缺乏能人带动和市场,加之市场因素,村民的经济收益始终跟不上去。为了让村民了解产业在精准脱贫工作中的重要性,我带领村支两委班子一道不断改善发展条件,积极推进产业富民。针对贫困户思想保守这一现状,我组织贫困户走出去,到效果突出的卡阳村找差距、学经验,并明确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积极招商引资发展乡村旅游。利用生态和泉水资源优势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引进祥泉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总投资3000万元,立足生态资源和当地产业资源优势开发宁乡村旅游,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带头发展集休闲健身、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扶持农民自办农家乐。目前祥祥农牧开发公司累计投资780万,建成观光路观光亭,生态园等多个项目,为村里创造100多个就业岗位。同时盘活土地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撑有意向将土地流转给企业,让群众既有土地流转费,又能在家门口务工,实现共赢。
一个人,一年呆在一个地方工作很容易,连续一辈子呆在同一个地方工作,也不算很难,但是要连续三个年头呆在同一个贫困村工作,这恐怕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过来的。可是种延宁便是这样一个人,用他的坚持与不服输的韧劲使昔日的贫困村走上了富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