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一线故事:小马拉大车,走出旅游扶贫路

12.01.2016  15:45

  深冬,青海湖畔,寒风拂动,草木枯黄。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晏县甘子河乡俄日村的群众们正带着一年丰收的喜悦,享受着冬日的闲适,准备着新年的到来。而就在一年前,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戴着“贫困”的帽子,为迫近的年关而发愁。

  这一切的变化得益于今年甘子河乡实施的旅游扶贫项目。

  2015年6月,以旅游扶贫项目为支撑的海晏县兰花湖生态旅游服务有限公司经过几个月的建设,正式在甘子河乡开张运营。从那一刻起,这个在大家热切期盼下建成的企业,用小马拉大车的方式,让一群渴望脱贫致富的人逐渐感受到生活的喜悦。

  海晏县金滩乡的任增加就是这家企业的创始人,从2002年后,任增加做过手工、卖过特产、搞过工程,一直追寻着自己的创业梦。

  “2015年得知旅游扶贫的好政策将在家乡落地,那时我就觉得机会来了,不久我申报的项目就得到了甘子河乡政府的认可,我们达成的共识就是带动周边群众致富。为此,我们抓紧施工,在政策实施的第一年就开始运营,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任增加说。

  精准扶贫是青海扶贫工作的一大亮点,如何把“输血型”扶贫变成“造血型”扶贫是完成任务的关键。在任增加的公司里,4种不同的扶贫参与模式,让这种转变轻松实现。

  任增加介绍四种模式:参与式,利用旅游公司的带动能力,让群众以开设家庭宾馆、牧家体验、照相留念等方式搞个体经营;订单式,以订单形式与群众合作,将手工艺术品、农畜产品等统一收购和出售,形成集群效益;分红式,针对27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分红扶持,保障基本生活;入工培训式,吸纳一批年轻贫困户,学习经营方法或是一技之长,为以后创业铺路。

  四种方式让俄日村的69户227人的贫困家庭全部参与、各取所需,从单一的扶贫走向了多元化的扶贫,对不同层次的贫困人口带来相得益彰的扶贫效果。

  2015年的旅游黄金季公司总收入25万元,其中13万全部用于扶贫支出。在“小马”的带动下,今年,俄日村的村民人均年收入从去年的2400元一下增加到了3800元,增幅达到50%以上。

  贾永明就是一位受益贫困户,他告诉记者:“2015年短短两个月,两个人加起来收入了2万多块,相当于过去两三年的收入,而且还学到了经营的知识,以后攒够了钱就可以自己做生意了,村里人都说旅游扶贫的项目好。

  虽然第一年就取得好成绩,但任增加并没有停下脚步,他说:“我们想把公司做的更大更规范,目前公司成立了环湖救助站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并且正在建立旅游网店。以后我们将以多种渠道扩大经营,辐射更广的面积,让大家都参与到共同致富的行列里来。”(孙肇明)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