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启动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据了解,自2011年实施第一轮草原补奖政策以来,国家累计在我省兑现补奖资金97.36亿元,下达绩效考评奖励资金11.32亿元,聘用草原管护员13894名。有力促进了牧区生态、牧业生产和牧民生活的改善,基本扭转了草原利用无序、开发无度、严重过牧的状态,初步建立了草原生态补奖长效机制,开启了草原休养生息的新时代。
五年来,全省草原生态环境加快恢复,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牧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数据显示,该政策实施的五年,我省牧草平均盖度提高了3.4个百分点,牲畜超载量由2010年的35.8%下降到9.9%。
“中华水塔”三江源年出境水增加量超过200亿立方米,接近历史最大值。到2015年全省牧草良种繁育基地面积比2010年增加0.57万公顷,人工草地建设面积增加21万公顷。
五年中,全省减畜570万头只,但建设畜棚5.23万栋,再加上人工种草面积的增加,饲草产业的发展,牛羊舍饲总量仍稳中增长,出栏率、商品率不断提高。同时,这项大政策将近90%的资金直补到户,增加了牧民的政策性收入,有力促进了生态补偿脱贫。全省76.53万牧民享受政策,人均增收1588元,其中,三江源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9%。实践证明,草原补奖政策已成为社会认同、各界满意、群众称赞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省农牧厅厅长张黄元介绍,在实施新一轮政策中,我省将围绕“草原补奖资金发放到户”这个核心,按照“一卡通”方式及时足额将补奖资金兑现到户;突出“全面推行草原补奖政策绩效管理”这个重点,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上制定的绩效评价和考核管理制度,逐级建立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细化量化考评指标;把握“核查监管到位,确保政策取得实效”这个关键,建立省巡查、州抽查、县自查的监督检查制度;最终实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