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永远冲不垮的“堤坝”
在泥泞的道路上,筑起一道“生命线”,乡村干部、扶贫工作队成员徒步人力运送帐篷。
青海新闻网讯 8月2日以来,海东市乐都区中坝藏族乡持续遭受暴雨袭击, 53个小时内累计降雨量达281.2毫米。境内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全乡14个村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达1573户5132人。
同时,洪灾造成房屋受损3696间,损毁农田428公顷,电力、交通、通讯、饮水全部中断,造成经济损失达15240.58万元,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8月3日凌晨两点半,我和主任去巡查险情,雨越下越大,水跟着上涨,箭场的河坝又冲开了,为了人身安全,我再没有组织群众去堵坝……”这是中坝乡牙昂村党支部书记许克红抗洪日记里的其中一页。
粗糙的笔迹,详细的内容,记录下了这些天许克红带领干部群众抗洪抢险的点滴,字里行间足以感受到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在危急时刻冲在前、干在先,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对人民群众无微不至的关爱。
在这场抗击洪魔的斗争中,像许克红这样的党员干部还有许多,他们昼夜坚守,站成了一道永远冲不垮的“堤坝”,险恶的汛情冲垮了不少道路、房屋、农田……同时也“冲刷”出藏乡干部为民服务的担当和情怀。
当暴雨来袭,他们的足迹踏遍了每一个村庄,当险情出现,他们的身影不顾危险突击向前。他们积极投身防汛抗洪抢险工作,以实际行动体现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紧急动员、迅速行动,战斗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以人民为中心,我们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积极应对、以身作则,绝不能有半点马虎,确保不出现一户一人因安全隐患问题造成生命财产损失。”每次布置任务,乡长罗丹扎喜都会一遍又一遍地叮嘱乡村两级干部。
灾情面前绝无退路,这是中坝乡下达全乡党员干部的“死命令”。洪灾发生后,全乡迅速行动,靠前指挥,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乡领导办公会及乡村两级干部会议,成立“116”工作机构,实行一个指挥部总负责、一个办公室总协调、六个工作组分头干的工作责任制,再明确工作责任,再压实工作任务,把抗汛救灾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整合一切力量,全力以赴投入抗汛抢险工作,确保救灾减灾工作有效落实。
为了进一步掌握险情、安全转移群众,乡党委安排全员出动,干部分组深入到各抢险救灾点上实地查看,遇到车辆无法通行的村子,经常是一脚泥、一脚水的艰难跋涉。每天从早到晚,奔走在各个抢险救灾点上。
泉脑、红庄沟、大湾等村因山体滑坡严重,大型机械无法作业,短时间内不能疏通道路,加之通讯信号中断,救灾任务非常艰巨。全乡干部克服道路滑坡塌陷,绕小道人力扛运应急帐篷、支架等救灾物资,徒步翻山行走约8公里进村开展救援。
“通过设立集中安置点、动员群众投亲靠友等形式,全乡共安全转移群众625户1944人,其中投亲靠友124户500人,设置集中安置点29个,腾置党员活动室设立临时安置点12处,安置被困人员501户1444人;联系区应急办和民政局,搭建救灾帐篷159顶、调运应急帐篷1顶、救灾被褥43条、羊毛毡床垫20条、方便面264箱、矿泉水185件,发放到受灾户手中。”罗丹扎喜说。
白天的救灾工作结束了,晚上还会召开乡干部会议,汇报当天的抢险救灾工作进度,大家讨论商议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协调解决救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人员力量及时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
“作为群众的父母官,大灾面前,我们要冲得上、顶得住,不怕苦、不怕累,一个村一个村的查看灾情,一个点一个点的排查隐患,让群众在灾难面前始终感受到党的温暖。这些天干部们几乎都是白天黑夜连轴转,辛勤的工作换来群众的生命安全,这是我们的责任。”
“接下来,我们要发挥乡党委的主心骨和坚强后盾作用,持续开展灾害隐患的排查和处置,预防次生灾害和疫情的发生,在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解决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和安全保障,维护好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全力以赴开展恢复重建工作。”乡党委书记冶成林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