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市民赞同市区禁燃烟花爆竹
本报讯(记者 芳旭)“爆竹一声辞旧岁”是中国千百年来的迎新习俗,也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但保护环境、净化空气,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最近我市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管理的通知》,对禁止燃放区域、地点等做了进一步明确,同时加大了监督和处罚力度。春节习俗和燃放爆竹到底哪个更重要?说到底我们要“年味”还是要“环保”。记者调查发现,我市七成市民理解赞同市区禁燃烟花爆竹。
今年西宁全面管控烟花爆竹燃放销售
先来看一组环保部门的数据,2018年除夕至初一期间,全国338个城市中有80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级别,其中17个城市达到严重污染级别。到2019年,全国多个城市加入了禁燃的行列,我市也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管理的通知》,对禁止燃放区域、地点等做了进一步明确,同时加大了监督和处罚力度。西宁市各区也拟定了具体的禁燃区域。
【城中区】全面禁止燃放各类爆竹,同时也规定了加油站、加气站、寺院、广场、体育馆、省市区党政机关、大型百货、超市、市场、医院和一些重要街道周边为重点区域。
【城西区】全区范围内禁止销售烟花爆竹,禁燃区域除了遵循西宁市有关文件要求外,还专门规定了禁燃区域,重点在“四横三纵、一广场及三个商圈”。涉及黄河路到新宁路之间的区域,同时还包括唐道637商圈。
【城北区】全区范围内禁止销售烟花爆竹,禁燃方面除了遵循文件以外,也规定了专门的禁燃区域。
七成市民理解赞同市区禁燃烟花爆竹
“与放鞭炮增年味相比,我认为良好的空气质量,对于我们的生活更为重要。”市民郝振腾先生说,“西宁取缔经营鞭炮许可证、限定燃放地点和禁燃区,我支持!”市民赵女士表示,燃放鞭炮除了噪音扰民外,产生的烟尘也令人受不了。记者调查发现,我市七成市民对燃放鞭炮持一种摒弃态度,理解赞同市区禁燃烟花爆竹,并且对放炮之后产生的“后遗症”进行总结:
●噪声扰民:“迎新年”绵延到年初五“接财神”的烟花爆竹声,绝对是震耳欲聋,有些人只图自家喜庆不管别人休息,无论是半夜还是凌晨,总爱搞“突然袭击”扰人清梦。
●火灾隐患:每年春节会因燃放鞭炮发生多起火灾,造成的财产损失也是不计其数,随着人们防火意识增强,这一数据在逐年下降。
●制造垃圾:放完烟花爆竹的朋友开心了,走了却留下了一地纸屑,可苦了环卫工人。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大量垃圾,给环卫工人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污染空气:监测数据表明,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急剧增加空气中PM2.5、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浓度,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民俗和环保需要有机融合起来
不放鞭炮,没有鞭炮声的春节似乎失去了一些年味儿。市民纷纷议论,究竟要不要禁燃?民俗和环保究竟哪一个更重要?
青海省文化馆非遗办主任鲁占奎说:“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没有鞭炮的春节确实少了一些年味儿,但是燃放鞭炮会造成噪声、垃圾、火灾安全等各种隐患,与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来相比较,过年舍去一点爆竹,少一点年味又算得了什么呢?今年春节不放烟花爆竹,我就从自己做起。”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毛江晖说:“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但燃放后,引起的环境危害也不容小觑,如果光靠禁燃解决不了本质的问题,要靠积极引导、鼓励使用无烟电子炮,像湖南等地已经有了无烟爆竹,已经开启了无烟春节模式。我们也应该通过这样的宣传、疏导方式,将民俗文化与环境保护二者有机融合起来,既能开心过好春节也能保护好环境。
有不少市民建议,不放烟花爆竹,年味将打折,没有过节的氛围,显得过年冷清了不少。希望西宁市也像其他城市一样,提倡一种可以替代的电子花炮,取代传统烟花爆竹造成的危害,既能增加节日气氛,也能过足燃放爆竹的瘾。
的确,规范烟花爆竹的燃放,不仅需要制度的强制性约束,也需要广大市民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增强依法文明燃放烟花爆竹的自觉性。希望热心市民能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参与进来,为保护周边环境、建设我们的幸福西宁贡献一份力量。
您对是否燃放鞭炮有什么好的建议、想法?“年味”与“烟味”到底该如何抉择?是要保持传统风俗,还是不要再给环境“增负”?即日起,晚报将启动征集热线,与您共同探讨关于是否燃放鞭炮的热门话题,诚邀您的参与。
征集专线:1.请拨打热线:0971—8230540、0971—8230541;2.邮件参与:发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