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近27万公顷国土披绿
2017年,青海首次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全省绿化动员会,成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绿化委员会领导小组,形成全省一盘棋开展大规模造林绿化的新格局。全年造林面积达到269200公顷,为历年造林绿化平均任务量的2.5倍,成为我省历史上造林绿化规模最大、进度最快的一年,造林总面积相当于420个杭州西湖。
西宁南北山生态效益凸显
冬日,前往西宁北山的路上,车窗外不时闪过晨跑的市民。走进林区,阵阵清脆的鸟鸣声不时传入耳朵。
树木多了,风沙小了,如今,西宁南北山成了鸟儿栖息的家园。数据显示,2017年,仅西宁市南北山完成春季造林超过4666.67公顷,再次刷新南北山造林纪录。
就在29年前,北山还是一片不毛之地,每当外地春暖花开时,在“风吹沙飞无鸟影”的西宁,人们闲时连个去处都难找。“西宁两山夹一城,那时‘窝’在这毫无生机的黄土山沟里……”一位老西宁人介绍,有人编了顺口溜来自我开解,“青海好,青海山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
在西宁人的记忆中,西宁一刮风就一嘴沙,一下雨就一身泥。遇到暴雨,洪水带着山上的泥石而下,山脚下的房子总会遭殃。城内大街上,行人只能卷起裤腿蹚泥水而行。
在南北山上种树,花树满目是西宁人的愿望。
这种愿望成为“绿化西宁南北两山、改善西宁生态环境”的动力。1989年,青海全省财政收入仅为6.69亿元,但是挤出了1350万元正式启动西宁市南北山绿化工程。
来自南北山绿化指挥部的数据显示,在过去29年的西宁南北山绿化中,已经栽植各类苗木3473万株,总投资21亿元,造林保存率达86%。其中,南北山形成森林13980公顷,使得西宁市民人均森林面积由不足8平方米提高到112平方米。
如今,南北山绿化正悄然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由大规模植树造林向实现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转变。目前,西宁市在南北山建成了湟水森林公园、大墩岭公园等景区,让群众充分共享南北山绿化成果。
去年,海东市举全市之力,动员40万各族群众掀起声势浩大的植树造林大会战。围绕我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的战略部署,把生态建设摆在优先位置,提出“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的建设目标,强化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实际行动将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构建青海东部绿色生态走廊和安全屏障。
海东掀起40万群众植绿行动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场垣乡下川口村,村民武善祥把一生的积蓄投入到家乡的红土山改造上,在已开发的0.6公顷山坡上栽植了500株蟠桃树苗。为了节约资金,武善祥打算在剩余的1.4公顷土地上栽植毛桃树苗。
对年迈的武善祥老人来说,植树成为自觉行动。退休后,他发挥余热,将毕生的精力全部投入到绿化事业中。在武善祥老人家中,从室内家具到炕上铺盖的东西,看不到一丝新颖和时尚,室内的几件老旧家具色泽发暗。武善祥说,家里所有的积蓄全部用在大红山上了,他希望有生之年,在大红山举办品尝蟠桃采摘节,让村民享受植树造林带来的红利。
和武善祥一样,民和县核桃庄乡排子山造林大户马生彪用了17年时间,植绿了家乡的一片山地。多年植树虽取得不错的成绩,马生彪却仍不满足。当听到海东市掀起秋季义务植树造林绿化大会战的消息后,他和家人主动作为,去年新栽种了一万株树苗。马生彪说,植树贵在坚持,重在保护。作为造林大户,他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周边的村民踊跃参与其中,让黄土风沙消失在大家的记忆中。
对住在大山深处的化隆雄先林场护林员尕仍而言,护林是他最重要的职责。热衷于林业的尕仍,对植树也有极大热情。林场组织员工前往群科植树,尕仍和儿子踊跃报名。当天,他和儿子一起种了一百多棵树。
去年,海东市开展的大规模义务植树造林已经成为其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一笔,有40万群众参与到植树造林活动中。海东市计划到“十三五”末林地面积保有量达到7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6%。
青南地区创造大规模造林纪录
在新机制推动下,去年,全省共完成义务植树1500万株。同时,更加注重造林管护工作,15个县110个国有林场全面加强天然林、公益林管护,新增林业生态公益管护岗位4652个,全省近10万名护林员开展规范护林,打造覆盖全省森林绿地的管护网,形成包栽、包管、包活、包成林的一体化造林绿化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全省植树造林行动开始大规模从河湟谷地向三江源牧区、柴达木盆地、祁连山脉延伸推进。三江源新城玉树市大力推进南北山连山绿化行动,形成“半城青山半城绿”的景观;尖扎县用于造林绿化水电路配套设施建设资金近亿元,实施集中连片规模绿化,仅春季就完成造林2800公顷,相当于前10年造林面积的总和,创造了青南地区大规模、高标准造林的新纪录。
地处黄河岸边的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山大沟深,植被稀疏,是青藏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2017年,尖扎县实行包地块、包整地、包栽植、包成活、包成林责任制,造林目标任务在666公顷的基础上,自我加压到2800公顷,相当于前10年造林面积的总和,全县植被覆盖率从原来的28.2%提高到29.9%。
绿化造林同时还成为贫困群众致富渠道。尖扎县先后在11个贫困村建立苗木育苗基地和专业合作社,设置近1100个生态管护员岗位,人均收入近2000元。(赵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