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干部在一线:这个书记“难采访”

24.03.2016  08:27

  青海新闻网讯 和同事自费近2000元购买米面,慰问村里的12户特困户;组织村上46名65岁以上的老人参观游览塔尔寺、动物园;为村里的残疾人申请轮椅等器材;确定组织20名学生今年暑假赴香港免费游学……提到今年乐都区瞿昙镇朵巴营村的第一书记刘峰,在乐都区组织部的办公室里,你一言我一语“点赞”连连。

  “这都是小事儿,刘书记还给村里谋划了件大好事!”工作人员白晶笑着说。听到记者提出想要去村上,白晶连忙摇了摇头,“刘书记可是村上的大忙人,不知道有没有时间,这得打电话问问才行。”

  “他去省上跑项目,来区上问规划,到村民家里听心声,平常他还真忙呢!”白晶说着晃了晃手里的电话,“我约好了,今儿下午他正好有空!”

  沿着蜿蜒的村道一路向前,不远处的村落隐约可见,究竟是什么好事能让朵巴营村旧貌换新颜呢?记者充满了期待。

  刚到村委会大院,就看到几个村民围在一个中年男子身边,大声地讨论着什么。看到我们后,其中一位中年男子爽快地打起了招呼:“我是刘峰!从省旅游局下来的。”顿了顿,他接着说,“不好意思,我们有点急事商量商量,你们先等等。”

  其实,就是土地的问题。看到这种局面,跟刘峰一同下乡的祁平说,朵巴营村平均海拔2600米,年降水量400毫米。全村157户村民中,贫困户占三分之一。作为国定贫困村,去年全村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去年10月份到位后,刘书记就和我们走村串户、摸底调研,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大家计划打造两大产业帮助村民们脱贫致富。

  头一件事,就是结合瞿昙寺的旅游规划,借助花儿会和乐都南山射箭这两个活动,建设瞿昙民俗文化旅游活动中心。

  按照规划,项目占用邻村的不到1.4公顷地,可这十几户村民不愿意流转。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怪刘书记和他的智囊团愁眉不展。

  “这个项目我们前前后后跑了4个多月,眼看月底投资商要开工了,这可怎么办?”村主任光永红搓着手,叹了口气,“该项目建成后,就能为村里的30多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带动5户村民开农家乐,30多户贫困户种植新鲜蔬菜、农产品加工。”

  “是啊,近一个亿的投资,村民都盼着呢!”工作队成员惠世全接话道。

  “书记,您替我们拿个主意吧!”马延业虽然是村上的种植大户,可一年辛辛苦苦种植的近3.4公顷的马铃薯收益并不高,深知靠着脚下贫瘠的土地脱贫无望的他,从这个项目中,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自己开养殖场的惠世全是村上的致富带头人,可因为成本有限,发展了多年,收益一直不好。“第一书记”到位后,除了上马旅游致富项目外,还成立一个养殖合作社。利用现有温棚养殖场地,对原有圈舍进行修缮,新建部分温棚圈舍,养殖羊、奶牛、藏香猪,不仅增加村集体经济来源,还能解决近10名村民的务工问题。这和他一直以来的脱贫想法不谋而合。得知旅游项目受阻,惠世全心急如焚。

  看着大家期盼的眼神,刘峰心里比谁都着急。从外地请专业的团队到现场进行规划,一趟趟的和开发商进行接洽,在村上开会开到半夜,对于他这个“第一书记”来说,肩上的担子并不轻。 “大河水满,小河才不干。只要这个项目开始实施,咱们村脱贫就有了希望。这个节骨眼上,咱们可千万不能掉链子。你们再去找他们商量商量。我去趟镇上,请示一下领导。”

  “好!”听完刘峰的安排,工作队的成员纷纷转身离开。刘峰走进办公室,拿起热了又凉了的中药,几口喝了下去。“病了好几天,再不喝药,就挺不住了。”他尴尬的笑了笑,接着说,“对不起,你们采访的事,今天恐怕顾不上了。”

  就这样,并不成功的采访告一段落,但看到这样的第一书记,就像村民马俊德说的,心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