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医”驱动为看病减负
“胳膊骨折了,在家门口的医院住了半个月,出院时只掏了几十块钱。”9月14日,七十多岁在家静养的杨玉秀说。一组数字显示:目前全省卫生费用支出已达财政支出的7%以上,年均投入医改资金43亿元。
为了减轻患者看病负担,省政府以年均30.28%的增幅,逐年提高基本医保保障水平,人均筹资标准由2008年的104元提高到2014年的510元,其中,政府补助460元,个人缴费50元。医保筹资标准一步步提高,自付费用越来越少。
基本医保解决了普通患者的后顾之忧,对于重症患者来说,看病的费用依旧是个沉重的负担。省城市民张雪芬不敢回想曾经家里的经济状况。因为丈夫得了肾病,每年需要近五万元的治疗费用,这让原本不富裕的日子更艰难了。为了解决像张雪芬一样有重症患者家庭的困难,我省出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大病患者按现行医保政策报销后,个人自付部分达到5000元即纳入大病保险报销范围,报销项目达1113项,上不封顶。
除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2013年11月,我省率先出台疾病应急救助制度,解决患者“等钱救命”的困境。基金初始规模为每年600万元,目前已有一对双胞胎弃婴、一名传染病患者得到应急救助,基金为医院补贴医药费约5万元。
看病不再为钱发愁后,如何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方便看病再次成为待解问题。多年来,住院先交押金成为患者的就医前提,这让一些急救病人和一时交不起费用的贫困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而耽误治疗。2012年,我省出台《青海省公立医疗机构推行“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实施方案》,彻底改变过去“先交押金后住院”“不交押金难住院”的状况。
转院费自付比例低了,也不用交押金了。患者可以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为了盘活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2013年10月,全省各级医疗机构实行分级诊疗。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和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同时,充实基层人才队伍,组建各类医联体,其中,44家州县级医院与北京、江苏、辽宁、山东、浙江、天津等省市三级医疗机构建立远程会诊系统,大大提高了基层医疗的服务能力。
医保、医疗、医药三医驱动才能协调发展。“自从药品统一招标采购,实行零差率销售后,医院不再靠‘卖药为生’。”西宁市城北区中医院药剂科主任张秀玲说。这也是我省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目的之一。为了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我省结合基层临床用药需求,特别是妇女儿童用药,急救用药,常见病、高原病用药等,在国家公布的2012年版基本药物基础上,将品种增加到720种,基本满足群众的用药需求。2011年起,将基本药物、非基本药物和一般医用耗材全部纳入省级统一招标采购,实行“双信封”制,量价挂钩,统一配送。(蔡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