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区开启“1833”党员教育模式助力“三基”建设
在“三基”建设中,城西区致力于提升党员干部的基本能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党员队伍,结合自身实际,实施“1833党员教育模式”,有重点、分类别、大规模开展党员教育“项目化”工作,切实增强基层党员干部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搭建培训平台。“1”即“一个中心”,以区党员干部人才培训中心为龙头,分别建立镇(街道)、村(社区)两级党员教育培训机构基地,负责对全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示范培训;“8”即“八个基地”,具体是6个区域性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和2个党员创业“双育”培训基地。6个区域性基地主要对辖区基层党组织书记及班子成员、三分之一以上辖区党员进行培训。依托辖区青海广播电视大学、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校建立了2个“双育”基地,主要开展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形成“党性教育+技能培训”的党员“双育”模式;“33”即“33所基层党校”,在全区33个农村、社区分别建立“农村或社区党校”,有专兼职人员165名,以党章党纪、理想信念和党员意识等党性教育为重点,负责对剩余三分之二党员、流动党员分批分期进行轮训。
完善培训机制。坚持“因地制宜、资源整合”的原则,使镇(街道)“党员教育培训基地”、“村(社区)党校”两级教育培训机构达到“六有”标准。即有一套校务班子。通过组织委派、民主推荐、自我推荐等方式,聘请热心基层党建、党员群众公认度较高的同志担任村(社区)党校校长,由热心(村)社区事务、有精力来管理村(社区)党校的无职党员、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联合组建一套完整的校务班子,并进行挂牌;有一套教育管理制度。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校务委员例会、党员培训档案、培训登记、计划总结、工作汇报等教育管理制度;有一批教育培训项目。根据各阶段任务需要,每年制定出相应的教育培训项目,今年,区教育中心规划培训项目3个,主要涉及党建理论和党务知识等。镇(街道)教育培训基地规划培训项目6个,主要涉及项目化管理、党务工作专业和技能、科学决策、做群众工作的方法、行政执行力等,分批次培训不少于6次。“村(社区)党校”拟定培训项目8大类103个小项,主要涉及党性教育、党建知识、技能培训等方面,分层次培训不少于12次;有一定数量的培训教材。通过上级配发、自行购买、辖区单位捐助和授课人自行编写等方式,配备一定数量的学习资料和培训教材;有一套党员远程教育设备。把远程教育课程纳入“村(社区)党校”年度教育培训计划,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做到每逢培训必列远程教育课程,切实发挥好远程教育在党员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有一定数量师资队伍。充分发挥辖区单位党员、第一书记、联点单位领导、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共建单位党员以及退伍返乡军人党员等资源优势,聘请一定数量的师资力量(每个基地、村“社区”党校不少于5名)。
落实培训职责。区委组织部要求各党(工)委高度重视,“一把手”亲自过问、亲自检查、亲自督促落实,切实把责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高标准完成各级平台建设和培训计划的组织实施。完善建立“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半年一总结、一项一销号”等考核制度,把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作为党员积分制管理的内容,加强考核,确保全年党员教育培训出成绩、出亮点、出特色。区委组织部还根据各基地、党校培训项目计划,已下拨党员教育培训经费38万元,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截止目前,依托1个中心,8个基地,33所基层党校,通过“课堂听”、“实地看”等全方位多角度的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27期,培训人数达1083人次,使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本领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