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有变 变中求稳 前三季度全省金融业主要指标增长平稳
近日,记者在全省三季度金融形势分析会上获悉,截至九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490.3亿元,同比增长5.37%;各项存款余额5859.62亿元,较年初新增54.38亿元,全省金融业主要指标增长平稳。
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今年以来,全省金融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三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按照“百日攻坚”“会战黄金季”“夏秋季攻势”专项行动要求,聚焦实体,深化改革,优化服务,防范风险,金融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求稳”,在助力实施“五四战略”“一优两高”战略进程中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全省金融业聚焦实体优结构,有力支持全省供给侧改革。截至8月末,全省工业贷款余额2023.73亿元,同比增长5.72%,高于全部贷款增速1.21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贷款余额2976.44亿元,同比增长6.1%,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56.99亿元,同比增长6.25%;涉农贷款余额2137.05亿元,较年初新增60.49亿元。截至9月末,绿色信贷余额1890亿元,覆盖率达31%。
期间,工商银行青海省分行不断改进金融服务方式,通过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发挥经营快贷(信用类)、网贷通(抵质押)和票据池质押三大融资产品体系和小微金融平台的优势,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前9个月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2.59亿元,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针对部分国企经营困难,主动作为,帮助缓释资金压力,防范流动性风险。
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普惠金融主力银行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主办银行作用。截至目前,全省贫困户金融服务建档覆盖面达到100%,前三季度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10.35亿元。在深入推进“信用普惠”中,牢固树立“支农支小”市场定位,以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依托循环贷款产品,加大涉农及小微信贷投放,前三季度,累计投放涉农贷款116.32亿元,累计评定信用户达41.78万户,占全省信用户的83.57%。
为不断加快金融改革步伐,青海银行坚持电子与物理渠道“两翼齐飞”,着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坚持推动了金融服务电子化、互联网化、智能化。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直销银行等现有主要电子渠道全部打通,线上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交易场景不断推动、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智慧银行建设初见成效。线上交易替代率大幅上升,开卡、理财等交易已基本实现对柜面服务的百分之百替代,客户体验获得极大提升,金融服务更加便捷、优质、智能、高效。
今年华夏银行在我省成功挂牌开业,另外,平安、大通等地村镇银行获批开业,全省村镇银行总数达到5家。并推动青海省农牧业信贷担保公司5家县级分公司的组建,稳步推进了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的筹建。今年以来,3家农商行先后挂牌开业,全省已组建(开业或取得开业批复)行社达到19家。
为全力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相关金融部门突出主线防风险。先后印发实施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三年工作方案》、《做好省属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推动组建了青海省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和P2P网络借贷专项整治等专项领导小组,形成了由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专项小组集中指挥、各地各部门协同配合、涉事单位和属地党委政府主题负责的五层分工机制。同时,加大对涉嫌非法集资案件的打击力度,持续做好投资人稳控工作。今年以来,在加强宣传教育中,累计接受咨询5万多人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0万余册,发送公益短信2000余万条。
在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工作中,全省金融业强化政金企融资对接,成功举办了“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达成合作意向资金347.5亿元,目前已落地资金31.02亿元。深入开展了“金融进百村、百企、百业”活动,举办综合融资对接会20余场,达成合作意向资金121亿元。期间,省金融办深入黄南、果洛、玉树等偏远地区及各工业园区实地调研,召开重点企业融资协调会,加强融资对接成果的跟踪督办,形成了政府与金融机构、企业互信合作、联手破解难题的良好局面。全省金融系统将会同公检法等相关部门继续做好互联网金融和违法交易场所的专项整治清理,保持对非法集资、违法P2P网贷等输入性非法金融互动的高压态势,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客户投诉,切实维护全省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同时,我省金融业将不断加快推动全省金融改革,完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继续推动金融租赁、民营银行、法人保险公司等机构的筹建,加快农信社全面改制,引导小额贷款、融资性担保等非银机构规范经营、平稳发展。(王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