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中华的骄傲和自豪
青海新闻网讯 雄踞世界屋脊,一个孕育着中华民族三大河流的发源地,一个伟大的生命起源!
这是被称为“母亲河之源”、“中华水塔”、“地球之肾”,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的三江源。
拥有三江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保护和建设好三江源,更是我们的光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保护“中华水塔”,青海人民不折不扣地肩负起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主体责任。积极谋划推进国家公园体制创建工作,国家林业局将我省纳入国家公园体制创建试点省份。编制完成《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规划》,这是全国首部国家公园建设规划。同步开展生态红线划定、“多规合一”等其他5个重点领域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改革。
这是野生动物的快乐天堂
通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如今三江源地区一望无际的青草地犹如厚厚的绿地毯,大大小小的湖泊星罗棋布,蓝天白云下是起伏绵延的雪山;草地上、山峰间,不时可见野牦牛、野驴奔跑、觅食;幸运的话,还能看见藏羚羊、雪豹、黑颈鹤等极其珍惜、罕见的动物……这幅画卷正是如今的三江源地区徐徐展开的“天堂”般美丽风景。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该地区有国家级保护动物69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17种。藏羚羊、黑颈鹤、白唇鹿、藏野驴、野牦牛等,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
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仅在玉树州境内,鸟类种群已由原先的31种增加到61种,黑颈鹤由20多只增加到200多只,斑头雁由800多只恢复到超过一万只,“高原精灵”藏羚羊则由2万多只恢复到约7万只。
三江源二期工程规划中,明确将“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环境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显著恢复”作为目标之一,“以珍稀、濒危重点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和植物为主,实施湖泊湿地禁渔、鱼类增殖放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百年的参天大树比比皆是
在三江源生态保护区内,麦吊云杉、红花绿绒嵩等珍稀植物的品种和数量也不断增多,在修复野生动植物生态食物链的同时,也证明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玛可河林业管理局是我省长江流域大渡河源头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海拔最高的一片天然原始林区,总面积达10.18万公顷,素有“果洛小江南”的美誉。
行走在林区内,能时不时听到远处传来的猕猴叫声,在溪边翻开石头就能轻易见到小鲵等水生动物,满山遍野的云杉格外挺拔,尽管已是初冬,但一望无际的绿色森林仍给人心旷神怡之感。林区内,一条长达12公里的哑巴沟里,一棵参天大树映入眼帘,在众多参天大树中显得“出类拔萃”,这就是号称“三江源第一松”的老松树,需要三个人一起才能勉强将树干合抱。这棵大树至少已经生长了800年,是整个玛可河林区人们发现的最大的一棵松树,而在玛可河72公里狭长的林区里,百年以上的参天大树比比皆是。
三江源水源涵养恢复元气
走进玛多,美丽的鄂陵湖和扎陵湖宛如两颗晶莹闪亮的蓝宝石,镶嵌在黄河上端,让湖水增添了几分妩媚。随着黄河源头植被被有效保护,鄂陵湖的水量正在慢慢增大。近年来国家在三江源地区通过实施植被恢复、防沙治沙、人工增雨和禁牧禁渔等一系列措施,使黄河源头湿地生态得到了很好保护,项目区水源涵养功能恢复明显。据青海省气象局提供的最新数据,为遏制土地沙化趋势,保护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发源地生态环境,2014年通过人工增雨在三江源地区增加降水31.56亿立方米,降水量相当于220个杭州西湖的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