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区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青海新闻网讯(本网 王景 报道)投资75亿,历时9年,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实施以来,三江源的生态系统恢复如何?生态状况如何?生态成效怎样?近日,省三江源生态监测工作组出具的评估报告显示,“经过9年的生态建设,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区生态状况好转,但生态建设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依然存在。”
2005年,国家投资75亿元,开展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涉及我省玉树、果洛、海南、黄南4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山镇,面积总共36.3万km 2 ,一期工程于2005-2013年实施,历时9年,包括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撑项目三大类,共22个子项目,其中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退牧还草、退耕还林、退化草地治理、森林草原防火、草地鼠害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等。一期工程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重点工程区,实施范围包括6个片区、18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5.23万km 2 ,占三江源地区总面积的42%。
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一期实施后植被覆盖度变化为有效监测工程区生态环境变化,全面科学地评估生态工程的生态成效,我省由环保厅与水利厅、林业厅、气象局等单位共同组成了三江源生态监测工作组,开展了连续9年的科学监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为技术主持单位,综合运用地面观测、遥感监测和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对一期工程生态成效开展了综合评估。评估认为一期工程主要取得了5个方面的生态成效:
草地和湿地面积增加,荒漠化趋势出现初步逆转 。一期工程的实施使得三江源区生态系统宏观结构逐渐向良性方向发展。监测结果表明,生态工程实施以来,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面积增加,荒漠生态系统面积有所减少,荒漠生态系统逐步向草地生态系统转变,工程前30年荒漠面积扩大的趋势发生初步逆转。
草地持续退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草畜矛盾有所减轻。 工程实施后,在原退化草地中,未继续退化的草地面积和有所恢复的草地面积分别占原退化草地总面积的68.52%和31.02%,草地持续退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与生态工程实施前比,2005-2012年各类草地的平均覆盖度增加了5.6%,草地产草量整体上提高了30.31%。在产草量有所提高的同时,一期工程采取的减畜措施,使得草地超载率由工程前的超载129%降低到工程末的46%,草畜矛盾有所缓解,为退化草地的进一步恢复奠定了基础。
流域水源涵养服务功能提高,水资源总量增加,水质保持优良。 工程实施前,全区林草与湿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为384.88亿立方米/年,工程实施后为408.95亿立方米/年,增加了24.07亿立方米/年,增幅为6.25%。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的增加和降水量增加的影响,扭转了工程前江河源区向下游供给水资源总量持续下降的趋势。与工程实施前相比,工程实施后,长江源直门达水文站平均年径流量增加了39亿m 3 ;黄河源吉迈水文站年径流量增加了17亿m 3 。三江源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断面水质为Ⅰ类和Ⅱ类,个别断面水质的个别指标为Ⅲ类。
植被恢复使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功能提高。 生态工程实施后因植被盖度增加使得生态系统土壤保持能力有所增强。工程期内三江源区土壤保持量为7.23亿吨/年,比工程实施前的5.46亿吨/年,增加了1.77亿吨/年,增幅为32.5%。
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区生态恢复状况好于全区。 一期生态工程主要在占全区面积42%的自然保护区内实施。监测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保护区内森林、草地和湿地等优良生态系统面积增加252.2平方公里;保护区内荒漠等面积减少252.2平方公里。工程实施后,保护区退化草地明显好转的面积占其退化草地面积的7.3%。高于非保护区的5.05%。保护区植被覆盖度比非保护区高6.19个百分点,保护区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比非保护区高58.86克碳/平方米。生态状况变化指数表明,生态工程实施前的30年中,各保护区生态状况持续转差,而工程实施后18个保护区中有17个保护区的生态状况好转,并好于保护区外,尤其是星星海、扎陵-鄂陵湖、江西和通天河等保护区生态状况明显好转。
报告还指出,三江源区要全面实现“整体恢复、全面好转、生态健康、功能稳定”的长远目标,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依然存在。主要变现在,目前工程实施范围仅占三江源地区总面积的42%,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有待全面铺开;工程实施后,草地面积有所增加,但草地增加的面积仅占工程实施前草地减少面积的8.9%;退化草地明显好转的面积仅占原有退化草地面积6.17%,且仅是长势好转,群落结构尚未明显好转;退化草地退化状况不变的面积占原有退化草地面积的68.52%;与1980年代同类型健康草地覆盖度相比,仍有约35%草地需要进一步恢复;湿地面积和黄河年径流量尚未恢复到1970年代水平。
为巩固一期工程成效,国务院于2013年12月通过了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二期规划,将治理范围从15.23万平方公里扩大至39.5万平方公里,以保护和恢复植被为核心,通过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与生态工程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三江源去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长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