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区生态资产核算与价值评估研讨会召开
6月4日,在“六·五”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省环境保护厅组织召开“三江源区生态资产核算与价值评估”研讨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项目组专家深度解析了“三江源区生态资产核算与价值评估”项目成果,并与省内18家相关部门的40多位代表进行了交流研讨。
项目成果显示,三江源区生态资产存量价值约为14万亿元,可核算的主导生态服务和主要生态产品价值近5000亿元/年。
“三江源区生态资产核算与价值评估”是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2014年1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省社会科学院、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有关院校和科研单位参与了“三江源区生态资产核算与价值评估”的研究工作。通过利用遥感、监测和统计数据以及其他研究性成果,采用影子价格法、替代工程法等方法,以2000年为基准年,对三江源区2000、2010年的生态系统状况动态变化及生态资产价值进行清查、核算与评估。评估范围与201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的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范围一致,包括黄南、海南、果洛、玉树4个藏族自治州的21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山乡,总面积39.5万平方千米,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54.74%。
到今年4月,项目主体工作已基本完成。期间先后两次在京召开项目成果审查会,邀请并求证了中国科学院、工程院10余位院士等行业内专家的意见建议,得到了肯定与好评。认为本项目研究对建立三江源自然生态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完善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以及资源有偿化使用和生态补偿提供了全方位的数据和支撑,特别是为科学划定三江源生态红线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就全国层面而言,该研究对生态资产核算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也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同时对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促进作用。
据介绍,本项目研究在理论和方法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建立了生态资产核算理论框架体系、提出生态资产当量的概念、清晰揭示了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状况及生态资产价值的动态变化,建议通过调整生态生产方式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会上,与会代表围绕三江源地区的主导生态系统服务、主要生态产品、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生态资产核算与价值评估结果的应用、下一步研究方向等进行了广泛交流。
与会代表认为,“三江源区生态资产评估与价值核算项目”研究方法,采用了目前国内外较为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路线,采用数据认可度高,研究成果科学客观,为三江源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补偿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希望该研究成果尽快用于三江源区生态文明制度设计、生态补偿和生态考核等相关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