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国家公园”成为青海各界群众瞩目的焦点

13.12.2015  09:38

  青海新闻网讯 12月9日,从首都北京传来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我国将在青海三江源地区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12月11日,省委召开常委会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精神,部署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工作。连日来,“三江源国家公园”已成青海热词,从三江源头到湟水谷地,从昆仑山下到黄河岸边,三江源再次成为我省各界群众瞩目的焦点。

  从自然保护区到国家公园

  在三江源地区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这是三江源地区迎来的又一重大机遇。在三江源地区39.5万平方公里广袤的土地上,分布着众多的河流、湖泊、沼泽和冰川等,它们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和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作为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作为中国与东南亚的江河之源、数亿人口的生命之源、整个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三江源是我国生态安全屏障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在三江源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意义非凡,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将会是一张闪耀中国、乃至世界的名片。

  青海,三江之源,中华水塔。为了美丽中国的明天,为了三江源的未来,从2005年起,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我省集全省之智、聚全省之力,启动投资75亿元的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这项人类史上的巨大生态工程,涉及我省玉树、果洛、海南、黄南4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山乡,面积36.3万平方千米,史无前例。

  10年的艰辛付出,三江源生态保护一期工程初战告捷: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区生态状况好转;草地和湿地面积增加,荒漠化趋势出现初步逆转;草地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草畜矛盾有所减轻;水源涵养功能提高,水资源总量增加;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功能提高。

  为巩固一期生态工程,从2014年1月开始,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启动,治理范围从15.23万平方公里扩大至39.5万平方公里,以保护和恢复植被为核心,通过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与生态工程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的长远目标。

  今年6月中旬,省环境保护厅发布我省生态环境十年(2000年至2010年)变化遥感评估报告。报告显示:十年来,我省生态总体趋势向好,其中,三江源生态工程实施以来,随着生态移民、退牧还草、人工增雨、鼠害防治、水土保持等一系列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持续推进,水体与湿地面积扩大,生态系统结构和质量改善,三江源地区野生动物生存和栖息环境逐渐恢复,同时,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干扰强度减少,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生态是省委、省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多年的生态保护,换来的是三江源地区的水源涵养能力进一步增强、植被恢复进一步明显、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增强,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水草丰美的喜人景象。“十三五”期间,我省将继续坚持保护优先,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从碧绿的草原到生命的湿地

  离开玛多县城,沿214国道向玉树进发,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湖泊和沼泽。放眼望去,星星点点、金光闪闪的湖泊如星辰散落大地,让人目不暇接。星星海,一个由四百多个大小湖泊形成的奇观,三江源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玛多县沙漠化土地防治项目的第一站。

  “这里曾是玛多沙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起风时,黄沙漫天,星星海瞬间被沙尘包围……”玛多县三江源办公室工作人员指着眼前的一片沙丘说。远望,一大片沙地被石方格沙障划分成了若干区域。近看,石方格内人工补种的披碱草在风中摇曳,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

  早些年,这里曾是沙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路过星星海时,你会看到柏油马路上满是流沙,那种场面让人恐惧。与以往不同的是,如今,柏油路洁净如洗,公路两旁以往移动的沙子凝固在绿草间。站在高处,俯瞰草原,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千湖美景”。

  在黄河源头的扎陵湖,早年黄河断流的现象已不复存在,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水晶般的湖面,与远处的草原相映成趣,融为一体。

  风沙小了,草原恢复了,湿地大面积增加。扎陵湖畔今非昔比,通过几年的防沙治沙,扎陵湖畔水草丰美,藏野驴又回到这片可爱的生活乐园。

  入冬后,在享有“黑颈鹤故乡”之称的玉树藏族自治州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面上水鸟嬉戏,成群的黑颈鹤依旧依恋故土,不愿到千里之外的南方过冬。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黑颈鹤情系这片土地,主要是保护区这块湿地以及丰富的食物,为黑颈鹤提供了安逸的生活环境。每年成群的黑颈鹤到隆宝产蛋,直至孵化出小生命,它是保护区生物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省海拔约4200米的玉树市隆宝镇草甸上一狭长地带,东西延伸25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面积1万公顷,是三江源区面积较大的一块湿地。因为湿地的存在,每年草原春暖花开的时候,黑颈鹤会不远万里从遥远的南方飞到高原,延续生命。

  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一期、二期工程的相继实施,三江源区生态系统宏观结构逐渐向良性方向发展。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2年,三江源区水体与湿地面积净增加279.85平方千米,荒漠生态系统的面积净减少492.61平方千米。

  从植物王国到动物乐园

  从同仁县城沿隆务河溯流而上,海拔逐渐升高,随之出现在眼前的是连绵的高山和遍布山野的苍松翠柏,这就是紧邻泽库草原的麦秀林场。在林区内群峰叠翠,林海苍茫,流水清澈,鸟语花香,分布有700余种高寒乔、灌、草植物。林区内青海云杉、圆柏、杨树、桦树等高大树木数不胜数,形成较为典型的高寒区森林景观。除了树木,还蕴藏有冬虫夏草、雪莲、大黄等200余种名贵中药材,犹如一座天然的植物园。

  从黄河流域再到长江流域。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境内的玛可河林区是森林的王国。林间的湿地里,生长着各种叫不上名字的野花野草和多种菌类。据记载,共有森林植物67科466种,被列入国家野生植物保护名录的有麦吊云杉、红花绿绒蒿、角盘兰、草黄麻、大花勺兰等珍稀植物。林区内繁衍的白唇鹿、北山羊等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种类达12种,占全省所拥有种类的近一半,猕猴、小熊猫、黄嘴白鹭、黄喉貂等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有32种,占全省的61%。另外,玛可河内还有珍稀水生动物——川陕哲罗鲑。

  森林是地球之肺,它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止水、旱、风、沙等灾害的作用。森林之于青海更是生命之源。高寒缺氧的青海高原上森林资源非常稀少,大小60多块森林资源零散地分布在长江、黄河、澜沧江以及黑河上游的高山峡谷之中。

  省三江源办公室主任李晓南说,以长江、黄河、澜沧江河谷为主干,三江源草原深处高山峡谷纵横,这些高山峡谷中零落分布着一些森林灌木。与无边无际的草原相比,这些森林灌木的面积不是很大,但它却是高原上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重要生态体系,保护好这些有限的天然林资源,对于保护好生命的水源,显得至关重要。

  今年,地处澜沧江源头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当地群众连续3次发现濒危动物雪豹光顾杂多县城。

  雪豹,一种美丽的猫科动物。近年来,它的频现成为三江源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的力证。

  李晓南说,雪豹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反映三江源地区生态建设成效的“晴雨表”。雪豹的增加,意味着与雪豹有关联的动物数量也相应增加。雪豹最爱的“美食”是岩羊,岩羊多在裸露的岩石地活动,这与雪豹的活动地点一样。加之岩羊种群数量增加,目前有几万只,这就意味着能养活的雪豹就更多了。岩羊增多的原因,在于保护区草场的禁牧保护,加上牧民放养的羊少了、捕杀的羊也少了,草场空了,岩羊的生存空间大了,岩羊数量增加也就比较快。

  除了雪豹,在三江源腹地,藏羚羊、白唇鹿、藏野驴、野牦牛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经常进入我们的视线。尤其在楚玛河流域,经常能看到上百头成群的藏野驴在河边嬉戏。以前草原上少见的野生动物逐渐增多,说明三江源地区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好了。

  5月底,国家环保部和中科院联合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报告披露,鉴于藏羚羊的种群恢复状况良好,藏羚羊不再列入受威胁物种名单,也就是说,藏羚羊从受威胁物种名单中被剔除。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通过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沼泽湿地保护、沙漠化土地防治等生态公益性项目和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目前,三江源地区林地面积逐步扩大、森林生态功能增强、沼泽湿地逐渐恢复、湖泊面积增大……草原众多趋好的态势,为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存环境。

  草原新村后续产业蓬勃发展

  冬日的草原,显得有些寂静。伴着清晨的阳光,我们来到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赛隆移民新村。在赛隆移民新村牧民德格的陪伴下,我们来到他的育肥羊暖棚基地。

  “这一圈有五十多只母羊,前不久产下七十多只小羊羔。如果不是建设养畜项目,建起宽敞明亮的暖棚,这样的产羔率和成活率在山上是不敢想的。”给羊添过草后,不善言谈的德格拍了拍手说。

  据德格介绍,赛隆新村建设养畜暖棚是35户牧民每户集资了2000元,以及用三江源禁牧搬迁工程后续产业发展资金每户2.87万元的专款修建的,共修建了12个圈。去年,出栏育肥羊七百多只,由于市场价好,每只羊平均纯利达到了190元。

  同德县三江源办公室负责人说,禁牧搬迁建设养畜配套项目的实施,是解决搬迁牧民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集中资金、重点投入、统一管理、民主监督、年底分红的模式,对实现三江源牧民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具有现实推动作用。

  后续产业作为三江源地区移民社区未来发展的主动力,引起各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科技培训、能源建设、禁牧搬迁、建设养畜等工程的相继实施,推动牧区城镇化进程,加快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广大干部和农牧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

  同样,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柯曲镇达协塘移民社区石艺加工厂,我们见证了后续产业带动全村致富的故事。

  在一间简易的厂房内,牧民格南熟练地操作一台电脑雕刻机。电脑屏幕上,随着一条曲线趋于稳定,一行整齐的藏文出现在了平滑的石板上。

  看着眼前的一切,牧民尖措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尖措说,没想到两年前的一次尝试,居然尝到甜头了。2011年6月,尖措从山东济南学艺回来后,开始达协塘牧民创业的第一步。伴着隆隆的机器声,当第一块机器雕刻的石经板呈现在大伙儿眼前时,轰动了移民新区。

  在甘德县三江源项目的扶持下,目前,达协塘移民石艺加工厂有16台雕刻机,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然而,达协塘移民社区的牧民并不满足于现状,在尖措的带领下,积极走多元化产业路子。尖措说,达协塘移民社区已有了砖厂、石艺加工厂和藏式服装厂,他们将着手开一家藏香加工厂,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生产中来。

  自从实施禁牧减畜后,我省将增加搬迁牧民收入作为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重要实施项目,培育了一批石刻、雕塑、绘画、民族服装加工等体现民族特色、贴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培训项目。如今,一系列强牧、惠牧、富民政策的实施,使农牧民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收入呈现多样化,有力增进了藏区各民族团结,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江源国家公园值得期待

  “以前三江源一期、二期项目实施,名称为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这次提出在三江源地区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从叫法上看,三江源不仅是青海的三江源,它已经成为中国的三江源。三江源地区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说明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不再单纯是青海的事情,已经成为全国的事情。”玉树藏族自治州三江源办公室主任名嘉说,在三江源地区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建设三江源一期、二期保护工程之后,出台的又一项针对青海三江源地区的举措,凝结了全体国人的心血,对今后三江源地区的社会和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名嘉说,过去在青海三江源地区单纯是生态保护,现在逐步改变三江源的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发展的新的平台。国家公园体制的试点,是今后中国生态安全建设当中的一个重要举措,为三江源走出青海、走向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牧民才让家以前住澜沧江源头的扎曲河畔,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战略,才让一家搬迁到了杂多县城居住。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才让在县城有了新房,他自己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今年夏天,才让抽身到曾经放牧生活过的草原,眼前的喜人变化,让他乐开怀。

  “草长高了,水清澈了,往日的黑土滩越来越少了。”才让感叹,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实施,使草原有了休养的机会,是一件利民的大好事。当12月9日《新闻联播》节目播出国家将在我省三江源地区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消息后,兴奋不已。才让说,国家公园的建设,对今后家乡的草原来说,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三江源办公室主任王权宾觉得,三江源地区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今后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必将得到更多的支持,使三江源地区的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为我国提供更多的新鲜空气、清澈河水等公共产品。同样,改善广大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让更多的人成为三江源生态保护的参与者。

  从新闻上得知青海三江源地区将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后,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牧民洛加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洛加说,这几年我们的家乡变化很大,人们对生态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随着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开展,三江源的明天更加值得期待。

青海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提速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近日从省工信Qhnews.Com
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创近五年新高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来自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的消息,上半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达853.Qhnews.Com
海西:60亿元巨资构筑大水利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Qhnews.Com
西宁至格尔木将加开临时旅客列车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从西宁火车站Qhnews.Com
8月我省降水较常年偏多10%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从省气象局获悉,据省气候中心监测资料显示,8月份我省平均气温14.Qhnews.Com
青海成为“民企500强” 投资“热土”
  新华社西宁电 8月22日至24日,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