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国家公园这一年
青海新闻网讯 春来之时,希望的种子洒满三江源畔,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将以5年为期,向全国交出一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白驹过隙,一年为期。创新了体制、形成了机制、实施了项目、建立了制度、培训了人员、开通了网站、发布了标识——2016年以来,我省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体制试点改革作为“天字号”工程强力推进,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一年夯实基础工作”基本完成。
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提出建设“生态大省”和“生态强省”的战略思路,是对“青海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价值也在生态”的深刻领会和主动作为,是青海在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战略推进中最新的实践成果和战略升华。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李晓南看来,实现青海“生态强省”战略目标,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生态保护工作的一系列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3·10”讲话和视察青海时的讲话精神,科学规划,聚力前行,立足主体功能和“四梁八柱”生态文明制度,保障“五大板块”和“一屏两带”生态格局持续提质增效,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优化管理“大部制”改革全新尝试
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改革,三江源头兴起了深化改革的热潮,“清水衙门”也随着绿色发展理念吹来阵阵清风。
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引入“大部制”改革是新的尝试,超越了原有“大部制”改革统筹各个方面职能,从管理角度提高效率,杜绝横向部门利益揪扯,更好地统筹协调改革的范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推进无疑在这一方面树立了标杆。
按照“坚持优化整合、统一规范,不作行政区划调整,不新增行政事业编制,组建管理实体,行使主体管理职责”的原则,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着力突破原有体制的藩篱,实现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突破条块分割、管理分散、各自为政的传统模式,彻底解决“九龙治水”和监管执法碎片化问题。从省州县相关部门划转编制354名,组建了省州县乡村五级管理实体,各级管理实体负责同志已通过调任、兼任和交叉任职等渠道和方式全部到位。省级层面,组建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内设5个处室;州县层面,组建了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三个园区管理委员会和长江源园区治多、曲麻莱、可可西里3个管理处,同时整合相关管理和执法机构,国家公园范围内的12个乡(镇)政府挂保护管理站牌子,增加相关保护和管理职能,由乡党委书记和乡长分别任保护站站长、副站长。
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素有“千湖之县”之称的玛多县,利用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建设的有利契机,率先在全州实现了大部门制改革。
玛多县将原有的国土、环保、水利以及森林公安等部门一体纳入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管委会内,统一下设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从而改变“九龙治水”,实现黄河源园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两个统一行使”的目标任务。
玛多县的变革,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缩影。
以规划为引领三江源生态工程建设铿锵有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2014年,在总结一期工程10年经验的基础上,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正式启动,标志着三江源生态保护踏上了新的征程。
二期工程规划治理范围扩大到整个三江源地区,并且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投资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对于青海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从一期15.2万平方公里扩展到39.5万平方公里,并将工程区划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承接转移发展区三个功能区。总投资翻了一番多,达到160.6亿元。
“十三五”开局之年,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在保护和建设过程中,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开展保护和建设工作,努力筑牢国家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坚持《总体规划》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协调、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努力使三江源生态工程成为全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示范工程。多措并举从加强责任落实、强化制度建设、加强工程管理、强化科技支撑,到落实惠民政策、开展生态补偿等全面铺开。
截至2016年10月底,我省已累计完成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投资达8.1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95%。在已投资的8.1亿元项目中,包括封沙育草、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林木种苗基地建设、湿地保护、黑土滩治理、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生态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森林有害生物防控、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生态监测、宣传教育和培训等一系列项目。
“摸着石头过河”试点工作创新体制形成机制
“要切实维护好规划的严肃性,一个本子管到家,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落到实,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一体化管理,使三江源国家公园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绿色中国走向世界的‘形象大使’。”李晓南说。
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实践和典范,是绿色中国走向世界的“形象大使”,是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的必由之路......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青海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省份。
这是一项创新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没有成熟的经验可照搬,是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结合,探索的艰辛和挑战不言而喻。
2016年4月13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动员大会,正式启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作为“天字号”改革工程,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领导小组,确定一名省委常委任常务副组长,集各方之智、举全省之力高效快捷地推进试点工作。
4月11日,省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的部署意见》,确定了8个方面、31项重点工作任务,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单位,提出了“一年夯实基础工作,两年完成试点任务,五年设立国家公园,十年形成保护典范”的工作目标;4月13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动员大会,对试点任务进行全面部署安排,标志着体制试点工作全面启动;5月11日,印发《三江源国家公园机构设置方案》;6月7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筹)正式挂牌,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三个园区管委会(管理处)一并成立,4个县政府大部门制改革一并完成,合理划分了园区管委会和地方政府权责,实现了保护管理体制机制的重点突破;7月份,开展4个县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设置试点,8月份全面铺开,目前已全部持证上岗;9月26日,中编办下发了《关于青海省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批复》。
短短时间,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筹备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管理机构体系基本形成,千头万绪的工作在扎扎实实推进。
生态管护机制有效对接精准扶贫
今年6月,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尕泽村牧民更登尖措骑着摩托车一路驰骋到乡上,将一份参加生态管护员的申请书交到了乡党委书记手中。
做了3年的草原巡护员,曾经的“困难户”更登尖措自豪地抬起胳膊露出红袖章,“看,我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管护员,我拿工资了,我要为国家公园建设出一份力。”
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制定出台了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规定,构建了有效的管护体系。按照完整保护、系统修复、一体化管理的原则,制定了组织化管理、网格化巡查的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制度,形成了乡镇管护站、村级管护队和管护小分队三级组织,以村为基本单元,就近划分覆盖辖区的若干网格,每个网格均落实责任人和管护队,负责对各自辖区内湿地、水源、林地、草地和野生动物进行日常巡护,与三江源生态监测网络共同构成了“点成线、网成面”的管护体系。
按照中央精准脱贫和《实施方案》要求,我省准确把握牧民群众脱贫致富与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关系,创新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制定出台了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规定,建立了管护岗位生态保护业绩与收入挂钩机制,特别是将公益岗位落实与“精准脱贫”相结合,整合草原、湿地、林地管护员制度,确定“三步走”的原则。构建了“点成线、网成面”的管护体系,使牧民由草原利用者转变为生态管护者,促进人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科学编制规划加快建章立制
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加快总体规划编制。在集中调研、专题研究、广泛座谈、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并依程序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制完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2016年10月19日至21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分别向体制试点领导小组、中央财办、国家发改委进行了专题汇报,并充分征求意见。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地方性法规《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迅速启动,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已经向省政府法制办报送了2017年部门立法计划,并及时向省人大汇报,纳入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2017年立法计划。目前,10个管理办法(方案)经9月14日体制试点领导小组审议同意后,省委办公厅已经陆续印发实施。
根据“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主管”的原则,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对涉及国家公园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生态保护财政资金进行整合,形成项目支撑和资金保障合力。目前,我省财政已垫支安排资金1.4亿元,用于园区标志性和基础性门禁设施建设、园区保护站标准化建设等工作开展。同时,省财政厅垫支安排了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劳务报酬专项资金3528.8万元。
近期,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制定了《三江源国家公园2017年基础设施项目建议方案》,提出了环境保护设施、乡村道路、综合服务管理中心、基层派出所、大数据中心建设等项目。10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2017年安排三江源国家公园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资金5.45亿元。同时,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达成一致意见,在北京举行“诞生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创行”项目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
以党建强化人才支撑发布形象标识
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
党的建设是国家公园建设的根本,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按照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同步推进的要求,从培养选拔好干部、划转编制聚贤才,到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及时成立了管理局党委、各园区管委会和管理处党委,选举产生党支部,现有党员172名,占全体人员的58%。
《三江源国家公园系统2016—2017年党建工作要点》分解出4个方面21项重点工作任务,共建立了52项规章制度,成立了局系统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2016年度考核目标分解及责任分工的通知》,细化分解出13类60项具体工作目标任务和7类48项党建考核目标任务。
与此同时,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支部工作推进月”活动,科学编制培训教材大纲,通过讲党课的方式,对全体干部职工专题辅导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夯实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思想基础,确保了党建工作不掉队、跟得上、见成效。
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对省州县乡村干部、生态管护员、技术人员组织开展了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25场次、2000人次,提高了业务水准和管理能力,确保了干部队伍近期内能基本适应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园区建设的需要。组织有关人员到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和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进行专项考察,并将与与世界著名国家公园协商建立姊妹公园关系。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加快航天技术在生态保护领域的应用、建立适应青藏高原环境特征的环境保护试点示范、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关系。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步伐,切实提高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系统干部履职能力,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还举办了三江源公园管理局系统全员培训班。管理局各园区管委会及所属各部门、自然保护区各管理分局和森林公安派出所、局机关各处室相关负责人等350人参加集中培训。
与此同时,中央主流媒体和青海省垣媒体分批赴三江源地区采访、“一江清水向东流·2016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看青海”媒体推介会、“中华水塔·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成果摄影艺术展”等各层级、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
创业维艰,奋斗以成。三江源国家公园官方网站上线运行、三江源国家公园形象标识最终落定,标志着青海举世瞩目的“天字号”工程——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迈入新的起点。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启动后,通过广泛宣传引导,让本就充满生态保护意识的三江源牧民群众的信心更加坚定了起来,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理念如今已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内蔚然成风。
回望来路,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初期,青海一心奋进,出色地完成了既定任务。
注目现实,瞩望未来。
下一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将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好省委书记王国生关于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三项任务要求,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将紧紧围绕体制试点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深化30项重大任务落实,强化三江源国家公园规划体系、政策体系、制度体系、标准体系、机构运行体系等体系建设,确保体制试点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