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西宁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运行分析
上半年,西宁市在面临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局面下,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扶持服务业发展,推动西宁市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上半年,西宁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然而受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以及政策调控的影响,服务业稳健运行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变化不一,运行中困难与亮点并存。
一、规上服务业企业运行特点
(一)营业收入增速回落
上半年,全市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85.39亿元,同比下降7.53%,增速较1-5月份下降了1.69个百分点。主要行业的增幅变动情况如下:
1、铁路运输业增速降幅较大。上半年,铁路运输业实现营业收入32.14亿元,同比下降14.22%。自去年下半年木里煤田停业以来,受其影响,大规模的铁路运输企业运输量大量减少,企业效益下滑,营业收入减少。
2、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增速下降。上半年,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7.08亿元,同比下降3.90%。自2014年6月份实施“营改增”政策以来,电信业增加了运营上的税负,短期内电信业的大部分成本难以取得上游的增值税抵扣,税负增加利润减少。
(二)营业利润亏损减少
上半年,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亏损14.36亿元,比上年减亏了1.8亿元,全市25个行业大类有11个行业营业利润处于亏损状态。自从国家实行“营改增”政策以来,各行业纷纷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来获得税费上的抵扣,这在初期对企业的利润产生了较大影响。
(三)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
随着服务业分工细化和服务需求的多样化,服务业呈现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国有、集体、合营、私营等纷纷进入,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以其运作灵活、服务多样化的优势,数量居各类型企业前列。上半年,规模以上内资服务业企业共162家,占全市的99.4%。其中,国有企业25家,占全市的15.24%;私营企业48家,占29.88%;有限责任公司78家,占47.56%,成为服务业企业的主力军,市场活力增强。从控股情况看,国有控股企业数量为64家,占全市的38.79%,资产规模一股独大,营业收入占全市的90.33%;私人控股企业数量最多,为70家,占全市的43.03%,但营业收入占比较小,为6.34%。
(四)地区发展差异较大,城东区、城西区优势明显
产业结构优势升级,与地区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地域位置紧密相关。城西区以特色经济、总部经济和服务产业功能区为重点,聚集了全市将近一半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单位数共占全市的47.27%;城东区服务业龙头企业多,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占全市的70.55%,占比较高。
二、制约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行业结构层次较低,产业相对单一
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电信等少数几个行业,产业层次较低、结构单一,抵御政策变动因素、经济下行压力等风险能力弱。上半年,传统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共43.28亿元,占整个规上服务业的50.69%。上半年,占据支撑行业的铁路运输业营业收入大幅下滑,增速比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低6.69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及高附加值的互联网相关服务业、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含量偏低,产业发展相对单一。全市163家规上企业中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只有45家,占整个规上服务业企业数不到30%。而且这45家企业分布的产业相对单一,主要都是从事电信移动相关行业的附属及增值业务居多,缺乏真正具有自主产权,能够开拓新市场能力的创新型企业。
(二)龙头企业较少,带动作用不强
龙头企业作为一个行业或地区发展的领头羊,其对整个地区有着非常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近年来,在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服务业企业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发展规模不断壮大,逐步成长起来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龙头企业和聚集地,有力地促进了全市转型跨越发展,也引领了西宁市服务业的发展潮流。上半年,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中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只有10家,占整个规上服务业的6.13%,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必然影响西宁市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企业融资运营不易
多数服务业企业由于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偏少,企业经营变动频繁,影响银行贷款,加上企业流动性较强,金融机构货款收紧,服务业企业在银行贷款难上加难,企业融资能力较弱。很多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用工成本增加,而融资困难,企业经营和发展遇到很大困难和阻力。
三、推动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西宁市未来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针对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明确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方向,推动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服务业布局结构调整。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据经济发展、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功能定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确定发展重点和关键领域,科学布局现代服务业结构,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提高服务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二是服务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大服务业各行业的资源整合力度,通过政府引导,以效益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突破区域、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的限制,大力培育龙头企业,解决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推进产业组织结构合理化,使每个行业都实现资源的适度集中,形成一批具有著名品牌、主业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企业集团。
(二)进一步规范服务业市场秩序,推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积极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规范和调整土地、水、电等要素价格政策,拓展服务业新领域,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同时,在发展大型服务业企业的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在提供融资便利、鼓励研发创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三)合理布局,突出优势,做强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
一是旅游产业,充分利用国家和全省在推动旅游业发展出台的重大举措,以“大美青海、清凉夏都”为切入点,提升全市旅游业的发展平台,积极推进人文自然观光休闲度假游、少数民族风情游、高原特色游,打造西宁市旅游新品牌。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关联度高的生产性服务业,在推动工业项目不断发展,同时提升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现代物流、研发、设计、咨询、金融、法律服务、营销、售后这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使其成为吸引投资的亮点。
(四)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改善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有效解决一些领域公共服务产品短缺、质量和效率不高等问题。大力发展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身养生等健康服务业领域,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健康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市场,在土地、税收、补贴等关键要素给予优惠,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改变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幼儿园难进、商业养老保险水平较低等状况,逐步解决老龄化人口时代到来与养老服务设施发展缓慢、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公共服务需求激增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