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村的“下山”脱贫路

07.07.2018  22:01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陈郁 摄影报道) “书记你来了啊,快!去我们家喝点儿茶,休息一下。”

  “哎呀!李书记你又来看我们了啊!最近你们工作忙不忙?”

  “李书记听说你媳妇儿生啦?走的时候你来我家一趟,我给你拿点儿自家老母鸡下的鸡蛋啊!”

  ……

  村民口中的李书记,便是民和县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李忠德,原民和县新民乡下山村的第一书记。2017年下山村整体脱贫后,他就回到了自己原来的工作岗位。虽然已经光荣完成任务,但是李忠德还是会时不时地回到下山村去看看,跟村民聊聊家长里短,看看村里的新变化。对他而言,这就是他的第二个“老家”。

  新民乡下山村是一个典型的干旱山村, 5个自然社110户群众沿岭而居,零星分布在3座山头,山上只有一条土路,一下雨,山路泥泞,村民出不去,外人也进不来,老百姓的生活就像“夏天的向日葵”,太阳照在哪里,他们就靠着太阳“吃饭”。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李忠德被安排到新民乡下山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始了他的扶贫之路。

   抓党建,夯基础

  “不怕有个烂摊子,就怕没有好班子”,作为“组织口”的干部,李忠德深知一个好班子的重要性。面对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空缺,各项工作无“主心骨”的问题,李忠德首先召集党员,通过民主推荐选出了村党支部副书记,配齐了班子,并在年轻有文化能致富的优秀村民中物色村级后备干部,在村级换届选举时选出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

  新的“两委”班子选出来了,但是怎么让党支部和党员发挥“领头雁”作用?怎么让群众团结一心,“有劲一起使”?怎么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李忠德要面临的问题远远超出预期。

  因为下山村村民沿岭而居,村委会又在山下,加上路不好走,所以每次开党员会,来按时参加的党员寥寥无几。有好几次,李忠德等了一下午,愣是没来一个人。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李忠德决定开展一次组织生活会。在生活会上,李忠德主动表明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表示诚恳接受广大党员意见。在他的带头下,陆续有几个党员也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和担忧,李忠德都耐心地一一替他们解答,为他们解惑。有了这次的交流,党员们的态度才有了转变。

  现在,每月的头一日,村里的老党员会主动到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来参加会议,“固定党日”已逐步变为农村支部的“学习日”“宣传日”“议事日”“走访日”。对于流动党员,李忠德专门建立了“下山村党员微信群”,定期将党务知识和村里精准扶贫工作动态发送到微信群,使外出党员及时了解村里的事情,并按时汇报自己的行动和思想动态。

   树典型,共脱贫

  下山村是脱贫村,也是易地搬迁村,这些年,因“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下山村容易搬的和好搬的农户已经搬完了,剩下的是最难解决但又必须解决的“硬骨头”。这部分人贫困程度普遍较深,乡土情结重,不愿意搬迁到离家远的地方。如果他们继续留在山上,仅靠那点山地,要实现同步小康根本不可能。

  谁都不愿意搬,怎么办?应该怎么说动老百姓?……

  正当李忠德心焦力疲的时候,村上的会计李元杰,第一个报名参加了易地搬迁。

  李元杰不仅是村里的会计,也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好手艺的“泥瓦工”。

  李元杰从事“泥瓦工”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由于他做活细致,手艺娴熟,十里八村有谁家需要盖房子、修院子的都愿意找他帮忙。村民们看着李元杰凭着自己的手艺修了新房,开上了新车,纷纷来找李元杰,希望他能带着他们一起致富。就这样,在活计多的时候,李元杰一次能带着20几个人出去,跟着他干活的人,过不了几年各个也都盖上了新房。再加上李元杰平时乐善好施,谁家有困难了都愿意帮上一把,所以李元杰在下山村村民心中有一定的威望。

  李元杰的带头报名,为李忠德省下了不少“嘴皮子功夫”。随后村上的致富能手李元英也带领本家的兄弟们纷纷报名参加。就这样,党员联系自家叔侄兄弟作动员工作,近一半的村民自愿搬迁。不仅如此,李元杰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写在公告栏里,让村民有什么问题都能随时联系到他。

  “在异地搬迁刚开始的那一段时间,我每天能接到一百多个电话,充电宝、充电器从来都不敢离手。”李元杰说。

  2017年11月,在新一届村级换届选举时,李元杰当选为下山村党支部书记,李元英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被党组织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

   真扶贫,齐发力

  穷在深山,亦有远亲。不仅是李忠德,李忠德的派出单位民和县委组织部也时刻牵挂着大山里的“穷亲戚”。帮扶以来,组织部长和分管副部长每年七八次深入下山村进行调研走访,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遍访帮扶的贫困村贫困户,帮助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实际困难,注入发展后劲。

  不仅如此,按照村里贫困户的困难情况,民和县委组织部逐一安排本单位干部与该村49户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把村里最困难的群众全部与单位干部结对,使这些相对更困难的贫困户得到更多一些的帮助和关心。

  目前,下山村已形成一线有干部、后方有靠山的“123”工作机制,为新民乡下山村的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两年来,民和县委组织部帮扶慰问下山村党支部和贫困户、老党员等资金15.6万元、争取实施了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道路硬化、易地搬迁等诸多项目,为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配备了相关的办公设备,切实解决了村党支部和贫困户困难。今年下山村虽已脱贫,县委组织部帮扶支持下山村的初心和决心没有改变,从强化基层组织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到精准扶贫慰问帮扶,都走到了民和县的前列。

   谋规划,促发展

  “李书记到我们村之后,我们村发生了很大变化,给我们村办了好多实事、好事,虽然他走了,但我们一直感念着他的好。”村民李正财说道。

  2017年底,下山村整体脱贫。李忠德因工作需要,也将轮岗至其他岗位。到此,他为期两年的“第一书记”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新派来的“第一书记”是李忠德的同事,叫张学礼,乡亲们都亲切的喊他一声“尕张师”。

  接过扶贫“接力棒”的张学礼,一进村就先把全村49户贫困户全部走访了一遍,不断地跟村“两委”成员一起了解着这些贫困户跟踪期内有什么情况?哪些贫困户是后续重点扶持对象?哪些人群需要重点关注……这些都记在他的民情日记上,也记在他的心上。

  虽然下山村已经脱贫了,但张学礼希望自己可以“趁热打铁”在李忠德打下的基础上继续带领村民更快地发家致富。

  首先,张学礼对村里的基础设施加以完善,同时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加强对村民的技术培训,不仅如此,张学礼还带着乡亲们一起搞乡村卫生,把下山村建设成更加文明美丽的新农村。产业发展是脱贫最有效的途径,在去年按照贫困户实际情况和“八个一批”要求,制定的“一户一策”“一户多策”的脱贫规划,针对整村搬迁后,为继续抓好家庭小规模养殖产业,张学礼和村“两委”班子谋划着“抱团取暖”式的发展计划,组织贫困户中规模较大的养殖户代养其他贫困户的牛羊,以便腾出更多的劳力出去务工,年终时进行结算,取得“双赢”的效果。同时,根据“一户多策”规划,加强适用技术培训,鼓励外出务工、新的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修建好后发展农村电商等等一系列计划正在制定之中,确保下山村脱贫易地搬迁后能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在两位“第一书记”的先后努力下,现在的下山村一排排新房拔地而起中,村民们一个个忙碌着,满脸喜悦,精神头儿十足,对美好生活充满了希望,正在圆着一代代人下山的安居梦。搬迁区内配套的基础设施道路硬化、安全饮水、通信网络、污水处理等工程目前正在一个个地实施,新的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和村民活动广场正在修建中;村民关心的问题一个个解决了,村干部和群众的气顺了,有事找村“两委”已经成了群众的共识,党群关系拉近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得到了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