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马威”前不退缩的“第一书记”
与组员查看松树成活率
同贫困户聊天
与村民交流养羊经验
“吴书记,我们村驻村干部以前也来过,开个会通报一下就再也不来了。你要是真心干事我们就欢迎,不干事也别耽误我们时间。”其他村民也纷纷跟着起哄:“把我村里的低洼路修修”“这样的环境哪是人呆的地方”……吴军仓无论如何都没想到,民和县西沟乡大滩村的村民竟以这种开场白的方式,给他这位来自省厅的驻村“第一书记”一个“下马威”。面对“将军”,是进还是退,只能二选一。“退”则意味着完不成党和政府交给的脱贫攻坚任务,“进”则面临重重困难……思前想后,吴军仓断然选择了后者,并义无反顾地在大滩村开始了他的艰辛“创业”。
“下马威”前无悔的选择
一口地道的陕西方言,皮鞋沾满了泥点,熟稔地干着农活……如果忽略身上那件墨绿色的冲锋衣,很难想象,眼前这位已到天命之年坐在村口和村民拉家常的“大爷”,是青海省审计厅驻民和县西沟乡大滩村的“第一书记”。
“地无三尺平”是吴军仓对大滩村的第一印象。吴军仓是地地道道的陕西人,老家也是农村的。然而,见惯大山的他,第一次走进大滩村时也有瞬间的愣神。大滩村属于脑山地区,坐落在两条沟的中间,整个村子建在一个斜坡上,每家在斜坡地上整理出或大或小的平地,盖有住房、厨房、厕所。大滩村全村有433户人家2152人,2015年底,人均纯收入还不足2700元,属于重点贫困村。
“我刚来那会儿,村子里没有路灯、泥泞的路面上都是污水、厕所还在路中央,要是再遇个雨雪天气,如果不穿雨鞋根本走不了路。”不仅如此,刚进村时,迎接吴军仓的并不都是笑脸。
在与村民第一次见面会上,吴军仓刚作完自我介绍,马上就有人站起来道:“吴书记,我们村驻村干部以前也来过,开个会通报一下就再也不来了。你要是真心干事我们就欢迎,不干事也别耽误我们时间。”其他村民也纷纷跟着起哄:“把我村里的低洼路修修”“这样的环境哪是人呆的地方”……
“我在省直部门工作几十年,经常下基层,却从来没遇到村民这样说话。”吴军仓坦言。
这个“下马威”让吴军仓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责与使命。
在了解村里的情况时,吴军仓发现饮水问题和道路硬化问题是大滩村的“顽疾”。由于管道老化,大滩村每年11月到次年5月都会出现断水现象,直接导致40%的村民和牲畜吃水困难。吴军仓决定首先从饮水、道路两个难题入手。
他连续多次到水利部门争取项目,请专家到当地考察、勘探。2016年4月,大滩村人畜饮水工程终于立项开建。开挖管沟约20多公里,修建沉淀过滤池、净水室等。该项目共投资257万元,每天可提水1000方,不仅解决了大滩村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和季节性用水困难,还解决了部分农畜、田地用水问题。
2016年5月份,大滩村最后17公里的硬化路打通了,通组路、串户路全部建成……
随着一件件实事的落成,现在吴军仓一进村,村民就聚到村委会,拉住他唠个没完,这个让他出出主意,那个让他想想办法……那场面真叫一个亲近。
200危房户喜迁新居
“手抓煮好了,起锅!”女儿马亥飞熟练地将锅里的羊肉捞起,盛入碗中。另一边,门外已煲了2个多小时的土鸡飘来阵阵香味……当记者走进马生德家中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岁月静好的景象,一家人正在为晚上的家庭聚会忙得不亦乐乎。
马生德一家7口两代人一直住在土房子里,由于经济困难,土房子更是破旧不堪。如今,新建成的八间平房外观简单大方,干净整洁,散发着新居的喜气。看着建好的新房子,63岁的马生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多亏了吴书记为我们争取来了‘美丽乡村’这个项目,要不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吴书记谢谢你啊,让我们过上了这么好的日子!”像马生德一样,2016年7月,大滩村200户农村危房户喜迁新居。
告别马生德后,往上走几十米就到了新建的大滩村委会广场。远远望去,三层的白色新建小楼房漂亮气派,正如现在的大滩村一样,处处透露着生机与希望。看着广场上正在戏耍打闹的孩子们,大滩村村主任马万成感慨地说: “这一年吴书记用行动感动了我,让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他全身心投入到村子的工作中,不仅整个村子变了样,村民也变了。”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吴军仓还积极与国家电网青海电力公司沟通协调,投资约300万元为大滩村七个社进行了农网改造。目前,这个项目正在火热进行,预计今年三、四月份完成。
琢磨实践念活“致富经”
“来农村搞绿化的领导,我还是第一次见。”说起对吴军仓的印象,村民马成虎这样说。大滩村山高路远,绿植繁茂,尽管不适合发展规模农业,却并非没有致富的门路。
早在2015年,大滩村退耕还林还草后就“腾”出了1500亩荒山荒坡,基本上处于无人问津、无人管理的闲置状态,几乎成了村民放牧牛羊的场所。吴军仓刚开始驻村时就看到了这一点,也萌发了一个特别的想法。思索再三,经村两委班子研究,2016年8月份,吴军仓与民和县林业局、西沟林场协调,将退耕还林还草的荒山荒坡纳入西沟林场绿化保护范围,投入经费370万元,由林场负责施工队伍、苗木、保护设施,统一组织实施。苗木种植后根据土地归属,归村民各家所有,保护管理由林场负责。同时,在大滩村主干道种植了行道村,美化了环境。在三座清真寺和2座拱北种植了各类苗木和花冠木。
“大滩村有一个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就是依靠西沟林场,正好西沟林场的松树林景观带离大滩村只有一条小山沟之隔,我想把小山沟和附近的荒山上都种上松树,打造乡村旅游。到了夏天再搭上几个帐篷,购置一些烧烤炉,吸引一些踏青的游客,这样对村民也是一种增产增收的方式。”吴军仓说。
“现在我们也正在积极争取大滩村河滩修建项目,我们打算把河滩两边都用石头堆砌起来,再修上几个小凉亭,加上大滩村的自然风光,相信一定能吸引来游客。”扶贫工作组组员唐合详一脸憧憬地说。
一心为民打开致富门
“村民有养殖牛羊的习惯,而村里草地资源丰富,十分适合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地畜牧业。”几经琢磨,他初步有了一个产业致富的思路。
通过努力争取,吴军仓为大滩村贫困户修建家庭牛羊养殖小牧场135个,生猪家庭养殖小牧场3个,土鸡养殖小牧场2个。看着羊圈里活蹦乱跳的羊,贫困户们喜笑颜开。这些“扶贫牛羊”,是贫困户发家致富的“金钥匙”,为他们走上精准脱贫之路开启了一条金光大道。
贫困村民杨仁花把领到的几只扶贫羊看作自家的小宝贝,每天都会牵着它们去山上吃草。面对前来看望她的吴军仓,她笑呵呵地说:“我们村民自己也没有什么能力,好在有国家帮扶,让我一个农村妇女在家也有了收入。”
慢慢地,吴军仓发现,由于村民对专业养殖方面的经验不足,无法形成规模化产业。光靠养羊、养牛只能是帮助村民脱贫的短期举措,真正要让村民致富,还得靠能持续受益的产业带动。思前想后,吴军仓决定坚持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牧则牧、宜林则林的灵活多样性帮扶原则,鼓励贫困户外出创业,拉动拉面经济的发展,开商铺,搞运输,并结合依托西沟林场发展旅游产业。
经过吴军仓与工作队的反复游说,大滩村的村民也渐渐转变了思想观念。到2016年底,全村有3户贫困户开小卖铺,9户开了拉面饭馆,1户拉运销售煤炭,1户做起旅游生意。对于无资金、无劳力、无场地,工作队鼓励依托有资源的贫困户,成立饲养合作社,集体合作发展养殖产业,争取做到不遗漏一户。全村35户贫困户成立养殖合作社5个。
一年多驻村时间虽然不长,但吴军仓已完完全全成为大滩村的一员。记不清多长时间能回一次家,探一次亲,有时一个月,有时连续几个月。吴军仓说:“以前在机关,工作和生活基本能分得很清楚,进村后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作为村干部,没有上下班、节假日的区别。你是村干部,你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都跟村民有关。如果有村民找你,你说我下班了,等上班再说,那是绝对不可以的。”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改造,建设家庭小牧场、成立合作社、修筑道路、绿化亮化、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这些目标正在逐步实现。如今的大滩村,农民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