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纯粹的“世界第一”

13.05.2014  19:00

      这一天终于来了。世界银行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中国今年可能超越美国,摘得世界头号经济体桂冠。

  过去10年,外界对中国何时超美的预测层出不穷,已经疲惫的中国人更愿意将其当作西方的又一次忽悠。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说得好:“有三种谎言,那就是谎言、无耻谎言和统计数据。

  这次也是谎言?美国媒体说,他们把中美比较一遍后得出几乎一样的结论:无论按什么统计方法,美国都将被中国取代。这么说,好像是真的了。

  从常识看,一个贸易量世界第一、钢铁产量世界第一、汽车产量世界第一、外汇储备世界第一、高等教育规模跃居世界第一、而且人口四倍于美国的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本身就没有什么让人惊讶的。但实际上,这个“第一”确实没有带来更多的欢呼,反而是更多的反思。

  最先质疑这个“第一”的是中国国家统计局。据悉,国家统计局就是这一报告的参与者,他们坚定地拒绝这一结论,也不希望这样的统计数据被公之于众。最终出炉的世行报告中有这样一个注解:中国国家统计局对本报告采用的方法论的某些方面持保留意见。

  拒绝的理由首先是技术上的。世行的报告承认,购买力平价是统计学上的估计,像所有的统计数据一样,都会受到抽样误差、测量误差和分级误差的影响。由于用于收集数据和计算购买力平价过程的复杂性,不可能直接估计出其误差幅度。用购买力平价法计算,世界GDP总量达到90.647万亿美元,而用汇率法计算为70.294万亿美元。90万亿美元与70万亿美元,描绘的都是同一个世界,居然有20万亿的技术差别,这让人如何信服中国已戴上第一的桂冠?

  另外一个拒绝承认的理由是感觉:为什么世界第一的GDP规模没有给中国人带来经济强国的感觉?正如有评论说,在经历了30年不计成本的GDP赶超之后,因为雾霾毒米、收入差距、文化丧失等原因,国人痛切地意识到只追求GDP的片面增长,只是提出人均GDP全球第一,只会让人反思背后付出的代价。

  其实,以上两个拒绝理由,都没有否认中国经济正在走向强大的事实。作为一个后起的工业国家,细观我们的采矿业、化工业、制造业、工程机械等这些现代工业的主要门类,哪一项在当今世界是落后的呢?

  多数人对“第一”的反思,也并非是否认我们的成绩,而是一种“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焦虑。之所以拒绝这顶桂冠,问题在于一个疑惑:什么叫第一?是GDP,还是其他?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导致了两种倾向:“GDP至上论”与“GDP无用论”。

  “GDP至上论”者认为,我们能舍弃GDP吗?中国经济自身发展需要它,中国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它,中国社会稳定需要它,证明中国发展道路正确性更需要它。这些指标或许遥远,但还有更近的需求:就业、长寿、教育、医疗、环保等等,哪一个不需要GDP增长?哪一个不跟幸福有关?

  “GDP无用论”者则坚持泼凉水,他们认为,1700年到1820年,也就是清朝,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比例也从22.3%增长到32.9%。清朝就GDP全球第一了,如果GDP有用,为什么还会留下一个屈辱的百年?

  很明显,以上两种论调都过于极端。世界上没有万能的统计指标,我们不应武断地给某一个指标“定罪”。我们对“世界第一”的排斥甚至到了警惕的程度,说明我们看到了更多的短处,是我们对自己实际地位的清醒认识。

  中国从不讳言我们要复兴的雄心。说到底,世界第一的宝座本身就属于中国。但事到如今,GDP已经不能说明全部问题。这是因为“你有钱吗”正在被“你幸福吗”取代。仅在GDP上面取得第一,并非不高兴而是不纯粹,也并不是中国梦的全部意义。

      来源: 国际金融报,2014.05.13 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