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5.08.2015  09:53

   一

  2020年,原本是一个普通的时间刻度,但对于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绝对标高”。

  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青海各族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是我们必须达到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几年来,全省各族人民同心协力建设小康的干劲从未懈怠,不掉队、不落伍、不拖后腿,与全国一道建成小康社会的意志坚如磐石。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励精图治、后发赶超,在奔小康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闪亮的足迹。

  掐指算来,留给我们的时间仅仅只有5年,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

  常说:欲速则不达。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我们更应该沉下心来,认真检视自己:还有哪些差距、难点?还要从哪些方面强化、着力?我们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几里路?我们究竟要建成什么样的小康社会?从而看到成绩、克服不足,振作精神、整装再发,向着与全国一道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开足马力全速前进。

   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积小胜才能成大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行动指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青海坚持好拓展好。按照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紧密结合“坚持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的战略任务,群策群力,整体推进,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上个台阶。

  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省委省政府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作为,稳中有进。无论改革多么困难重重,我们始终紧跟时代节拍,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努力以改革红利弥补区位劣势,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走在了全国前列;无论任务多么艰巨繁重,我们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爬坡过坎、攻坚转型,“三区”建设加快推进,在建设全面小康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

  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正确的实践。正确理解和科学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才能使我们建成的小康社会不走样、不打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就在“全面”。这个“全面”,简单概括,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多领域协同发展;是覆盖全民、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是不分地域、而不是一部分地区进入小康社会。

  就我省来说,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就是绝不能让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困难群体掉队的全面小康,就是要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的全面小康,就是全省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就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全面小康,就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一言以蔽之,就是要让全面小康的成果惠及青海大地的每一个人、每一个角落。

   四

  因地制宜方能殊途同归。青海全省总面积的98%是藏区,可以说,没有藏区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一句空话。

  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瞄准藏区建设这个“靶心”多管齐下,持续发力,藏区建设日新月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呈现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不断夯实着通向小康的路基。

  藏区今天的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多年来心系藏区群众、支持藏区发展的结果。2008年,国务院下发支持青海等省藏区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推进藏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战略部署;

  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十二五”支持青海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方案》;2010年,对口援青工作正式启动,北京、上海、天津等6个省市和21个中央国家部门、13家中央企业分别对口支援我省藏区6州、33个县……国家支持我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利好政策措施,让青海藏区如沐春风,跨越发展。

  藏区今天的成就,是省委省政府多年来念兹在兹、倾心倾力的结果。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战略犹如马力强劲的引擎驱动着藏区发展突飞猛进。游牧民定居工程,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程,农牧区饮水安全工程,黄南、海南、海北现代农牧业示范(实验)区建设,生态畜牧业、特色文化产业等等,一项项举措落地开花,给青海藏区带来了福音,高原农牧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抓住了藏区,就抓住了青海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牛鼻子”。目前来看,藏区依然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现在,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只有5年时间,越是任务紧迫、时不我待,越是需要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我们要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坚持民族和区域相统筹,进一步推进藏区跨越发展,确保藏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五

  补足“短板”方能齐头并进。如果说,藏区发展是实现我省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占领的“高地”,那么,扶贫开发就是我们必须攻克的“堡垒”。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省尚有53.97万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的地区,扶贫开发难度加大,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十三五”时期是中央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必须补好扶贫开发这块“短板”。

  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正是抱定这样的信念,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工作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不断强化政策措施,加大扶贫投入,取得了明显成效。

  特别是“十二五”以来,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5.6万人,年均脱贫21.4万人;这四年多,是我省扶贫成效最大、减贫进程最快的时期;这四年多,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农牧民脱贫之路越走越宽广。

  今年是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的开启之年。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青海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体会议关于加快整体脱贫步伐的决议》,提出了提前一至两年实现整体脱贫的战略任务,彰显了全省上下与贫困决战,向着全面小康迈进的坚强决心。

  我们要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坚定与贫困决战、向着全面小康迈进的信心和决心,按照省委部署积极行动起来,强化担当意识,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坚定不移推进提前整体脱贫的战略目标。

  我们要坚持精准扶贫方针,实施好“四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摸清搞准扶贫对象,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精准扶贫与区域攻坚相结合,创新扶贫机制,完善扶贫举措,打造扶贫品牌。

  我们要把政府主导、专项扶贫与社会各界参与结合起来,聚集各方资源,凝聚扶贫开发的社会力量,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进一步拓展扶贫合作的层次、领域和水平,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扶贫攻坚新格局。

  我们要要深入贯彻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精神,把扶贫攻坚同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建强村级组织、配强扶贫干部、增强导向引领,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火车头”。

  实现提前整体脱贫战略目标的庄严承诺,中央在看,群众在盼。我们必须横下一条心,以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斗志,以攻坚拔寨、奋力拼搏的勇气,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坚决打赢提前实现整体脱贫这场攻坚战。

  

  发展,是解决青海所有问题的关键。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还在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解决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更有质量、更加均衡、更加全面、更加绿色、更可持续的发展。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之年,对于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胜利至关重要。而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能不能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能不能更好地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取决于我们改革创新的力度、发展动力的转换。

  我们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劳动生产率、资源配置效率来支撑发展;我们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坚定地深化改革开放,更加充分地激发创造活力,更加有效地维护公平正义,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生态文明。

  开弓没有回头箭,痴心不减奔小康。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让我们坚定信心、加倍努力,为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奋斗。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赵丕权 江源平)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