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藜麦一起收获的日子
金秋九月,走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柴达木盆地东缘的乌兰县三江沃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藜麦基地,大片醒目的红色和黄色映入眼帘,基地旁的收割机也已经“跃跃欲试”,准备“大展手脚”了。
公司董事长黄朝斌很欣慰:“这位来自南美的“亲戚”已经顺利在柴达木盆地“安家”,柴达木盆地昼夜温差大,光照足,气候、土壤条件与藜麦原产地相近,是优质藜麦的适宜种植区,今年上千亩藜麦丰收丰产已经定局。”
藜麦的丰收,让农民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在藜麦的种植地里,希里沟镇的种植户耿庆忠说:“近些年乌兰开始种植藜麦,以前对藜麦一无所知,通过近几年的试种,慢慢了解到了藜麦的经济价值,如今我们这些村里的贫困户都过上了好日子,靠的就是咱们乌兰的藜麦。”
今年67岁的耿庆忠来自乌兰县希里沟镇西庄,黝黑的面容健壮的身体,在地里干起活来更像是个50多岁的中年人。耿庆忠一家六口人,几年前在村子里也是出了名的贫困户,一年到头就靠着0.6公顷多的土地吃饭,地里一半种的是小麦一半种的是土豆,全家人忙碌一年下来,除开口粮所剩无几。
耿庆忠说:“那个时候一家人也就刚解决温饱,儿子结婚也没有给盖间像样的房子,一直和我们老两口挤在土坯房里”。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着,直到前些年“三江沃土”带领许多农民种起了藜麦,耿庆忠才有了想法.一开始他还是不敢尝试,因为这0.6公顷的土地是一家人一年的希望,一旦失败了可能意味着就没有了吃喝。观望了一年后,耿庆忠和儿子商量了一下还是决定去尝试一下。
正巧也赶上了好时候,2015年开始,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将大家的土地流转种植藜麦,降低农民的风险增加农牧民收入,这一年耿庆忠将自家一直舍不得的土地流转了出去。
“自家的地不用种了,我们一家几口人又来到公司打工,夏天除草、撒药等一天一个人100块钱,那时候女儿已经出嫁,但是到夏天农忙时,就和女婿来家里住,白天一家四口人都会去地里干活,工资挣到手了,年底土地流转还有分红。”耿庆忠笑得合不拢嘴。
尝到甜头的耿庆忠闲暇时候,带着儿子儿媳又开辟出了0.2公顷的荒地,通过两年的学习耿庆忠自己也掌握了藜麦种植技术,2016年就在这块地里种起了藜麦。年底丰收时,藜麦的出路成了难题,这让耿庆忠头疼了一段时间。后来,还是这家公司利用自身的平台帮助他们把自产的藜麦推到了市场上。
日子越过越好,如今的耿庆忠也是“鸟枪换炮”,土坯房已变成带日光阳台的砖瓦房,也为儿子和儿媳妇补上了迟来的“新房”,一家人的好日子就如同丰收的藜麦一样色彩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