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构建“结果导向型”医疗模式

12.12.2015  14:20

  世界卫生组织将与健康相关的疾病分为传染病、慢性病和损伤三大类。当前影响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

  我国目前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其中包括2亿高血压患者、1.2亿肥胖患者、9700万糖尿病患者和3300万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因慢性病死亡人群占我国居民总死亡人数的85%,慢性病在疾病花费负担中所占比重达到了70%。中国已经进入慢性病的高负担期。

  以形势最为严峻的心血管疾病为例,几乎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心血管疾病或属于该疾病的高危人群。医治庞大数量的患者使中国的心血管医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院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经验。但长期以来,中国在心血管领域的临床实践中缺乏有效的“院后管理”环节,病人出院后的康复情况不尽理想,甚至出现不必要的病情恶化,导致本可以避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致使再入院率居高不下,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

  加强慢性病的自我管理,将住院治疗向院前和院后延伸,对整个医疗体系都有着积极意义。解放军总医院原副院长、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范利认为,医院要把医疗策略从过去的疾病模式变成健康管理模式,要向院前延伸,在病人还没有得病、还没有到医院治疗之前,就要对他进行科普知识普及,往前提前延伸到社区、家庭。医院还要向“院后”延伸,对病患进行观察与监测,不能说把疾病治愈了或者稳定了,出院后就不管了。

  针对当前的这一空白点,作为国内心脏器械领域的先驱,乐普医疗捷足先登。该公司宣布进军移动医疗后,很快研发出“血糖管理”和“先心管家”两款App产品,为连续检测患者数据及提供专业术后康复提供平台。可穿戴设备将患者信息通过Wifi或者蓝牙传输到手机App上,手机再把这些数值实时传回医院后台的云端服务器,医生在后台就可以看到每位患者的生理状况,并及时进行干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表示:“医疗行业正在急剧转型,病人的需求正在从被动治疗和间断性治疗,逐步向主动防治和持续健康管理转变。对于医院来说,我们最关注的是构建一个‘结果导向型’的医疗模式,既能提高医生的效率,又能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有效管理和服务更多的病人,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效率和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说,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院后管理而开发的‘心血管慢病管理解决方案’对于提高中国慢性病管理水平,减轻医疗系统负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