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组织部门专项审核干部档案出生时间等将成重点
出生时间、参加工作时间等将成重点;修改年龄、增删履历成一些地方“潜规则”
据新华社电 根据全国统一安排,目前,各级组织部门正在对干部人事档案分级、分批展开系统专项审核,各级别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人员档案均将纳入审核范围。明确将干部的出生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家庭主要成员等作为审核重点。
记者采访发现,在档案中修改年龄、增删履历,将背景材料整体“洗白”,成为一些地方干部人事管理的“潜规则”。在中纪委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视组两轮巡视整改情况中,20个省份中15个省份的整改通报提及整治干部档案造假。
“洗档案”科级变处级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通报称,对涉嫌档案造假骗官的1名处级干部进行立案调查。据知情人士说,这名涉嫌造假干部是从外省调入的。之前,这名干部仅为副科级,通过“洗档案”后,一跃成为正处级干部调任。
记者在多地采访了解到,档案造假在一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几乎成“公开的秘密”。
湖南省一位基层干部表示,档案造假在当地并不鲜见,只要将公安户籍和人事档案部门疏通好,涂改年龄等信息并非难事。有的干部甚至能将档案涂改“年轻10岁”。
有基层干部说,当前,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在年龄、学历、工作经历等多方面都有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要求,有些条件不够的干部为了“占位子”“争帽子”,即便明知有暴露和被查处的风险,却依然将“洗档案”当成火线上位的“临门一脚”。
年龄、履历常遭“整容”
尽管各类法规很详尽,依旧有人想方设法找漏洞、走捷径。
改“三龄”: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执行研究员刘山鹰说,形形色色的档案造假中,修改年龄、工龄和党龄最为常见。
改“两历”:履历和学历。一些基层干部介绍,干部档案在履历和学历上造假,主要出现在跨地区调动前后。由于是异地考察,档案审核时间和力度有限,很容易“瞒天过海”。
改“身份”:骗取干部身份。专家指出,一些领导干部为帮助亲属进入公务员队伍,往往先冒充已破产国企员工,找关系安排以国企员工身份调入事业单位,再等待时机通过借调、交流等方式进入政府机关解决公务员编制。
管理疏松造假成本低
专家指出,档案管理疏松、纠错机制缺乏、造假成本低是主因。“满屋子数千份干部档案其实就一人管。”造假问题一旦被发现,几乎都是党纪处理,更轻的则可能仅仅是政治前途暂时遇阻。
专家建议,应建立干部档案数据库并全国联网,即使干部异地交流也能实现查询。扩大干部基本信息的公开化,为社会监督创造条件。同时加强对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