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东京审判”大法官故居里的历史回声
新华网南昌9月10日电(记者高皓亮)“如果不是去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和今年的‘9·3’阅兵,很多本地人都已经不记得村里还有梅汝璈这样一个名人。”连日来的讲解,让梅庭军的嗓子有点沙哑。让他激动的是,现在有很多外地人也专程赶到这里听梅汝璈“东京审判”的故事。
“以前有时两三个月都见不到来访者,现在一天就能来好几拨。”梅庭军是“东京审判”中国首席大法官梅汝璈故居的讲解员。
1904年,梅汝璈在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朱谷桥梅村的这个小院子中出生。2011年,当地政府对故居进行整修,并于两年后对外开放。
梅庭军的太爷爷和梅汝璈是堂兄弟,从小听着梅汝璈“东京审判”的故事长大。“梅汝璈据理力争,让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按照受降国签字顺序,重新安排法官的入场顺序和座次。”梅庭军对来访的游客经常说到这一情节。1946年5月,中、美、英、苏等11国家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正式开庭前预演,11国法官的座次安排中国排在英国之后。
“中国受日本侵害最深,抗战时间最久,法官座次理应参照受降时签字顺序排在美国之后的第二位。”梅庭军说,梅汝璈当庭强调,并愤然脱下法袍拒绝“彩排”,随后法庭庭长召集法官们表决,最后按照梅汝璈的建议重新安排入场顺序和座次。
“为什么梅汝璈那么艰难,是因为当时的国家不够强大,在国际上没有地位。”梅庭军在讲解中说。故居的院子中立着一座梅汝璈大法官的雕像,右下方残缺,左下方完整。雕像的作者刘小可解释,右下方残缺代表战争带来的苦难和中国审判团的艰难,左下方完整则意味着最终成功把日本战犯送上绞刑架,战争结束,走向和平。
“中国人民一向是爱好和平反对侵略的,这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秉持的优良传统。我们并不要战争,但要有反对战争的实力。”梅庭军告诉来访者,回忆战争是为了制止战争,当年饱受战争之害的国家和地区纷纷举办纪念活动,都秉持着和平与发展的共同理念。“这些国家的强大,是和平美好愿景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
故居中展出了梅汝璈在“东京审判”时穿过的法袍、亲笔修改过的判决书等物。很多展品由他的儿子梅小璈捐赠。“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欠下我们中国人民的血债,记在日本人民的头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会招致未来的灾祸。”这是梅汝璈在日记上的一段话。梅小璈整理了父亲的日记和文章,他认为,父亲的很多观点即便在今天仍发人深省。
1946年5月3日,梅汝璈在日记中写到:“我今天能高居审判台上惩罚这些元凶巨憝,都是我千百万同胞的血肉换来的。”梅庭军说,开放故居和国家举办系列纪念活动同理,都是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记得这段历史,铭记战争带来的苦难及前辈们为了和平而付出的艰辛。
“和平来之不易,和每个个体的命运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为之努力和奋斗。”在故居参观的青云谱区石马小学校长温和平说,这里展出的珍贵史料,有助于加深年轻一代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的历史记忆,在每个孩子的心里种下维护和平与正义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