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对症下药完善“四个一批”加快扶贫攻坚步伐
持续推动以优势农畜产品为主的特色养殖业、“拉面经济”为龙头的劳务经济、以民俗旅游为主的乡村旅游业等产业,积极实施异地搬迁扶贫,落实低保政策和医疗保障等。海东市对症下药,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健康开展。
海东市通过财政投入、金融贷款贴息支持、财政扶贫项目资产量化折股配置等,因地制宜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区域特色产业体系,提高贫困群众外出 务工就业技能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利用现有产业园,逐步融入扶贫功能;加大富硒果蔬、杂交油菜、马铃薯制种、核桃樱桃等特色产品品牌化建设,加快草畜联动 畜牧养殖、家庭牧场、牛羊育肥、獭兔养殖、冷水鱼养殖以及饲草料加工等产业发展,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新业态和产业体系。加快基地建设、延长产业链条,积极 创建、推进与贫困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联户经营、股份合作、土地流转、专业合作、企村共建、租赁经营等多种产业扶贫新模式;加快组建拉面经济行业协 会等组织,落实“拉面经济”发展资金,力争每一家拉面店能够吸纳适量的贫困人口就业;推进电子商务、光伏扶贫等扶贫工作试点;加快农畜产品流通体系和跨区 域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推进农产品产地保鲜仓储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连锁经营,加快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改善、活跃农村 市场,积极推进小餐饮、小商铺等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依托农村的田园景观和自然生态,挖掘展示民俗文化特色,开发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积极兴办农家乐、乡 村旅馆、观光休闲农庄等旅游服务业。
不仅如此,海东市还科学布局、合理规划,积极实施异地搬迁扶贫。对偏远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的特殊类型地区,整合异地搬迁、危房改造、奖励性住 房、棚户区改造、廉租房等项目,实施整村搬迁;对有自主搬迁诉求的其他贫困群众,鼓励他们下山、进镇、入城,提供扶贫贷款和贴息补助,分散安置。注重对异 地搬迁出来的群众后续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保障,加强针对性的培训教育,在园区企业、物流园区、农产品基地等基础性、服务性行业吸纳一批贫困人口就业,做到 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
与此同时,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统筹卫生计生、民政、扶贫等部门 资源,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特殊医疗救助保障,实行医疗救助政策兜底,遏制和减少农村因病致贫、因 病返贫。(苑玉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