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园区:向太阳要效益——走进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系列报道之五
作为我国光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我省太阳能综合开发条件居全国首位,令世界瞩目。而围绕这个新兴的能源产业发力,成为吸引国内发电巨头及光伏行业领军者走进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要条件。
10年磨一剑。承载着西宁工业园区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的东川工业园区,从10年前省委省政府确定“一区多园”的发展思路,重新定位起步到如今,围绕新能源光伏产业聚集能量,整合升级,锻造出了一条逐步清晰、完整的,领先国内、国际的光伏产业、新材料产业的经济链条。
2007年1月,东川园区亚洲硅业千吨级多晶硅项目的投产,开创了我省硅材料生产的新纪元,标志着青海多晶硅产业正式迈入国际先进行列,在为青海发展光伏产业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打破了国际多晶硅生产技术壁垒。
2015年3月,中电投青海黄河公司400兆瓦切片项目一期200兆瓦单晶切片工程开工,在全国率先形成从多晶硅制造—切片工艺……太阳能电池及电池组件—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一体的上下游完整光伏产业链,光伏制造业与终端应用市场并存的光伏发展模式得以在东川园区趋于形成。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东川聚集了国内光伏产业巨头关注的目光。正如东川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李宇明总结的那样,我省光伏产业经过8年的发展建设,形成了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硅材料光伏产业链,聚集了逆变器、光伏玻璃、石英坩埚、铝边框、光伏支架等配套企业,先后引进了亚洲硅业、中电投、中利科技、深圳拓日、锦州阳光、合肥阳光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上市光伏制造企业,其中95%以上集中在东川工业园区,打造了黄河水电新能源分公司—阳光能源—中电投太阳能西宁分公司为主的第一条光伏产业链条以及亚洲硅业—拓日新能源—鑫诺光电—聚能电力为主的第二条光伏产业链条。仅这两条产业链建成投产即可形成210亿元的年产值。
截至目前,东川工业园区建成和即将建成的多晶硅产能约为1.5万吨,单晶硅产能约为7000吨,切片生产能力约为600兆瓦,电池生产能力约为600兆瓦,组件能力约为900兆瓦,石英坩埚生产能力约为20万只,光伏铝边框生产能力约为3万吨,光伏玻璃500万平方米,光伏逆变器1吉瓦,光伏支架1吉瓦,园区光伏产业是我省迄今为止最完善的工业产业链,也是全国光伏制造企业集聚最为集中的地区,2009年被国家评为国家级光伏产业基地。
走进中电投黄河公司,在公司生产主管铁盛的介绍下,一条密闭贯穿“去损伤、制绒、碱洗、酸洗、清洗、烘干”等流程工艺的生产线,将200MW单晶切片的制作过程展现得清晰明了,一片厚度仅0.2毫米的硅片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就“脱胎换骨”成为光伏产业的终端组件。这条生产线采用目前行业内最先进的金刚线切割技术,生产的单晶硅片具有比普通硅片更好的产品性能。铁盛说,采用新技术手段硅片生产的电池片,转换太阳能的效率大大高于采用普通硅片生产的电池片。目前,企业每天能生产21-22万片,一期200MW可形成5000万片硅片产能,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
第一条产业链紧凑如此,第二条光伏产业链条也靓丽夺目。以亚洲硅业青海公司为前端,2007年落户东川仅7年已经完成了三期扩能改造项目。从一期建设年产1000吨多晶硅项目到三期7000吨多晶硅项目,企业逐步形成了年产1.2万吨多晶硅的产能。
亚洲硅业总经办主管邵鑫指着厂区远处三期建设的工地,对记者描绘企业即将实现的蓝图,年产7000吨多晶硅技改项目已经实现罐区、氢化和精馏提纯工序的机械施工,企业正在进行还原和尾气分离等工序。三期技改由于企业与青海大学、青海民大等进行产学研攻关,与清华大学攻克流化床冷氢化产业技术课题等,使三期项目融入了大量的技术创新元素,多晶硅棒已经从最初的每炉12对,发展到三期的56对,除了企业内部循环链条外,还将自主提炼过去无用的四氯化硅成三氯氢硅,实现无废料排放的循环再循环。目前,亚硅的产能已经跃居西北五省首位,在全国排名靠前。
光伏产业形成气候的同时,东川工业园区的另一大主导产业也在齐头并进。在这个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中,电解铜箔、化成箔、光纤预制棒、工业特种铝合金型材、稀土铝合金电线电缆、镁合金、钛锭、铜棒、LED发光材料、纳米材料等一批项目,产业聚集和辐射带动能力让东川同样成为新材料产品的“洼地”。
作为新材料产业的代表,青海中利光纤技术有限公司尽管还在试生产阶段,但在副总经理贺秀才的引导下,记者见识了55公斤的光棒从直径150毫米被35米拉丝塔,最终拉丝成为总长2300芯公里直径125微米光纤的整个过程。这个利用了国际最先进技术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最终一期达产后,产能将达到年产200吨,解决国内10%的高端通信客户光纤需求,实现年销售收入25亿元。
贺秀才从复绕机上拽出一根光纤,对记者说,可别小看这样一根光纤,它能带一个小区的400部电话,产品过去国内基本依靠进口,现在实现国产化,将大大降低成本和技术依赖,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都有采购公司的产品。而且,更值得骄傲的是,项目的主要原材料之一是亚洲硅业生产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废弃物)四氯化硅,通过再提纯成为光纤预制棒的主要原材料,年消耗亚硅四氯化硅2000多吨,目前,实现了光纤和多晶硅两大产业之间的循环再发展。
除了中利,一批新材料产业集群逐渐成型:青海电子材料产业发展、青海金阳光电子材料、青海聚能钛业、青海三工镁业、青海瑞合铝箔、凯普松电子科技等,产品正在向冶炼铜-铜箔-覆铜板-线路板-印刷电路板等全产业链挺进。目前,在延伸产业链和补链进程中,聚能电力200MW光伏组件扩能项目、亚洲硅业年产160MW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项目、中利腾晖500MW多晶浇铸及切片项目、拓日集团年产150MW光伏组件、年产200MW拉单晶、日产500只石英坩埚项目等都在今年园区的重点布局建设棋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