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代表团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27.01.2016  11:55

  1月26日,出席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海东代表团,继续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代表们结合实际,踊跃发言,为海东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审议中,代表们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通篇洋溢着青海人民团结一心、敢于变革、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十三五”和2016年发展目标催人奋进,提出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措施科学可行,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奋斗方向。绝大多数代表的审议发言体现了务实、简洁、择要的特点,说真话、讲实情,有思考、深度,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履行职责。

   王小青:应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王小青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有四个特点。一是硕果累累,信心满满。“十二五”期间,主要发展指标实现大幅增长,“十三五”明确了经济发展、生态文明、民生福祉、创新驱动4大类28项指标。二是大背景,实切口。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背景下,报告重点从六个方面安排部署了今年的主要工作。

  三是长规划,短安排。规划环环相扣,主题突出,工作安排措施具体。四是层次清晰,理念超前。报告突出五大发展理念,谈问题不遮掩、不粉饰。

  王小青代表认为,“十三五”时期,青海应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一是做好“水”文章,要涵养水源,保护水源,利用水源,促进人水和谐发展。二是做好“火”文章,从现有的产业结构中做足节能降耗,提高产业增加值。三是做好“土”文章,优化国土资源格局,做足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做好“木”文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五是做好“金”文章,优化开发矿产资源,延长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

   张文林:“海绵城市”建设是一大亮点

  张文林代表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到了“海绵城市”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这是一大亮点。他建议在规划中的新区及新兴城镇建设中,先行做好“海绵城市”及地下管廊建设的规划,积极争取并加快相关项目落地实施,增强城市抵御雨洪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让群众尽快享受建设成果。

   初军威: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城市

  初军威代表说,2015年,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我省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令人振奋。海东市作为一个新兴城市,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我们将积极学习省外先进城市的经验和成功做法,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城市。一是加快城市化进程。自撤地设市以来,海东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支撑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功能日趋完备,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二是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速。工业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海东市依据市场需求,积极调整、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推进供给侧改革,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依托功能性支撑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注重发展轻工产业、信息产业、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和现代物流等,新的工业产业格局正在集聚形成。三是大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建议从省级层面对海东给予更多的项目、资金和政策倾斜。

   李发荣:报告既是成绩单,更是军令状

  李发荣代表说,郝鹏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实事求是的好报告。报告既是“十二五”取得的成绩单,更是“十三五”规划的军令状。报告在总结“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民生事业、扶贫攻坚、法治政府和效能政府建设等方面亮点纷呈。“十三五”规划战略布局立意高远,既符合省情,又催人奋进,体现了中央“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选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符合中央精神和青海省情,为今后推进青海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按照报告的精神谋划好县上未来五年的工作。(徐海鸿)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