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化隆:“走”出一条扶贫路
从化隆回族自治县县城出发,乘车一路向东,两个小时后,一个依山而建的村落渐渐出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塔加村,有218户人家,是一个纯藏族村落。”化隆县塔加藏族乡党委书记李庆向记者介绍道。
这个被称为“白云飘起的地方”的村子,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但落后的条件也使它成为现在为数不多、保存相对完整的传统村落之一。“你看,这个村的民居选址都很讲究,呈梯状递升,错落有致,当地人把它称做‘布达拉式’的建筑风格。全村保存相对完好的百年以上古民居近20座。而且每年夏秋两季,距离村内约2公里处,盛开着近千亩的野生马兰花!”
在化隆县,像塔加村这样,山大沟深、文化底蕴厚重,自然生态和人文民俗资源特质明显的村子不在少数。如何才能让这样的村子早日脱贫致富?
“化隆县作为国家贫困县,脱贫致富和加快发展的任务繁重。借着全省旅游热的机遇,我们将深入挖掘文化、体育、旅游资源,努力构建文化体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打造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县长马金星说。县上精心策划了10条户外精品徒步旅游线路,按照每年推介2条的思路,全力打造化隆的新名片——山水化隆·户外仙踪。努力使徒步旅游这项活动成为宣传化隆新形象、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促进经济产业发展的又一个新平台。
“我们乡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古村落保护相对完整、自然资源禀赋良好的特点,在国家有关民族地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致富政策的指导下,探索发展旅游经济。通过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以此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贫困村脱贫、经济结构优化。希望能走出一条边缘落后乡旅游扶贫致富发展的新路子。”对于未来的发展,李庆充满期待。
“这个活动改变了我们村的面貌!”在塔加村村委会主任多杰才旦看来,这次徒步活动,给塔加村的发展注入了一股热流。“活动开展之后,村上先后落实了人畜饮水、道路硬化等工程。依托乡村旅游扶贫项目、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了新农村绿化,修建了藏式风格广场,安装了藏式太阳能路灯。另外,徒步爱好者还在村里达成结对帮扶16户,收到各类帮扶资金、物资3万余元。先后有300多名爱好者自发到我们村开展徒步活动。仅一年时间,接待小型徒步团体23次,接待住宿收入1.4万元。来自湖南湘潭的徒步爱好者还为村上11名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了1.1万元,并且达成捐资助学协议,以后每年资助这11名学生每人1000元,直至这些孩子读完大学。”
看到一批批的“驴友”来到自己的村子,60多岁的村名多杰太特别激动。“我第一次在家门口见到了这么多来旅游的人,唱歌、跳舞,热闹极了!我还看到了比电视上还漂亮的烟花,希望明年来我们村上的人更多!”
当徒步旅游的热浪席卷到雄先藏族乡下米乃亥村时,村支部书记朋毛才仁笑得合不拢嘴。“我们村269户中近一半都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基本上都属于靠天吃饭。2015年夏秋季节来村上徒步旅游的有1000多人,村里的农家乐发展到10多家,当地的土鸡蛋、花椒供不应求。现在我们这里已经是户外徒步旅游基地了!”
近年来,化隆将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打造,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回族、藏族、撒拉族为代表的民俗旅游;以雄先缸山、塔加林场、马阴山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以夏琼寺、旦斗寺、阿河滩清真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旅游;以马家窑文化、卡约文化、黄河古城为代表的人类古文化旅游;以李家峡水库、公伯峡水库为代表的黄河风情旅游等五大品牌,是环中国夏都西宁旅游圈和黄河上游水上明珠带旅游圈的主要组成部分。2015年,化隆县各旅游景区及农家乐接待游客78.7万人次,同比增长24.5%,旅游总收入达1.5亿元,同比增长35%。而作为旅游业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新路子,徒步旅游的不断升温,也成为化隆县脱贫致富的新平台。
“从2014年开始,我们就开始策划做徒步旅游。通过推介,在未来几年将10条徒步线路逐步介绍给大众。塔加村、米乃亥村都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村落,让更多人了解这里的风景、文化、民俗,也就意味着将带动当地的农家乐、民宿、土特产销售等行业。旅游业产业链条长、就近就地带动就业的能力强,而且就业的门槛相对较低,对于贫困村而言,综合带动作用强。目前来看,这一活动成效显著。”化隆县旅游局局长王梅说。
可以肯定,“化隆徒步游”将成为继“化隆拉面”之后,化隆的又一张新名片。(咸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