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打通农牧科技下乡“最后一公里”
“教授,我们家刚下的尕猪娃,不停地发抖,啥原因呀?”“这是缺硒、缺钙,打一针亚硒酸纳。”“我们家的猪娃生下来三十多天了,断奶成不成?”“完全可以,发育正常的话,三十天就可以断奶。”
2月8日上午,寒风凛冽,但海东市乐都区碾伯广场却热闹异常,青海省农牧业科技创新生猪产业研发转化平台“送科技下乡”活动,吸引了乐都区十九个乡镇的规模养殖场、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近500人,来广场咨询问讯。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的科技素质,切实增强农牧业科技服务能力,把先进、实用的农牧业科技送到农村,今年初,省农牧厅统一安排部署,以“科技进村入户,培育新型农民”为主题,在春节期间依托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和全省农牧业科技创新三级平台,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集中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基层,重点对农工技术员、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等开展各类技术培训。
赖积德是乐都区马营乡马莲沟村支山社的养猪科技示范户,他告诉我们,生猪产业研发、推广平台的专家们进村入户送科技一年当中有好几次,仅去年就来了七次。这种入户对指导养殖户提高母猪情期受胎率和仔猪成活率非常有效,对日常养殖的科技指导作用也很大,养殖户们都期盼着专家们下来指导。
为了听专家的讲解,乐都区碾伯镇东庄村的养殖户李月红,在寒风中早早地等在了广场。他说自己虽然已经养了十几年的猪,但还是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也很想接受生猪养殖方面的新技术,对专家们的讲解自己每回都听得很仔细。
为让科技促进农牧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2012年,我省正式搭建启动农牧业科技创新三级平台。这个开放的平台,集合了技术的形成、推广和应用3个功能,涵盖了省、县、户三个层级。根据我省的农牧业产业特色,由省科研单位的产业技术领军人物牵头组建了11个省级平台。依托青海大学农牧学院组建的生猪产业省级科技转化研发平台,在首席专家侯生珍教授率领下,吸纳了全省生猪产业领域各类岗位专家,通过三年建设,逐步发展成为了一个自上而下、立体式、产学研推用一体化的生猪产业科技成果快速应用通道,为全省生猪产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乐都区畜牧兽医站站长董泽生看来,三级平台的建立,将他从每年寻找新技术当中解放了出来。“有了三级平台以后,农民们将问题反映给我们技术员,技术员将它反映给县里的产业技术首席,技术首席再直接找到省里的专家解决。正是这个平台,将农民反映问题的路径给打通了,专家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提高了” 。
董泽生说,省级生猪产业技术转化研发平台成立后,乐都区畜牧兽医站作为科技成果推广的中间平台,与省级平台实现了无缝对接。省级平台的专家通过针对乐都区的实际情况,和乐都区技术推广平台产业专家共同制订了主推的技术,再通过技术推广人员将主推技术推广到全区的科技示范户,大大提高了生猪养殖技术的应用水平,促进了乐都生猪产业的发展。
“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可以让专家尽可能一对多地直接将技术传递到推广应用层面,有利于破解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问题。”省农牧厅科技处处长熊进宁认为,当前我省农牧业正处在向以技术密集为特点的现代农牧业快速转型期,农业科技只有反映到农牧业的数量、质量和效益上去才能体现出价值,借助省级平台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有利于促进种养业发展,有利于农牧民增收,也有利于全省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健康发展。
“我省生猪产业研发平台成立以来,已经研发、熟化了多项技术成果。这次研发平台的专家们在省农牧厅统一安排部署下,将新的技术成果带到乐都区碾伯镇,送到农户家中,让农民真正尝到科技的甜头。同时,送科技下乡也能让研发平台的专家更直接了解农户不断需求的新技术,为我们研发平台下一步研究方向打下基础。”省级生猪产业平台首席专家侯生珍教授说。
“每个产业在省里都有一个首席专家、一个科研技术团队,相对应地在县里,产业首席与县里的首席对接,县里每年的主推技术和品种必须要经过省级首席专家的审定。技术到县里之后,每名技术员对接指导10个示范户,推广目标和任务十分明确,可以真正将技术推广下去。”乐都区农牧局副局长张玉忠告诉我们。
广场的活动刚一结束,养殖户又纷纷邀请专家们到自己的养殖场入户指导。
在东庄村养殖户李月林家的猪舍里,专家们穿着一次性的防护服,对李月林提出的问题仔细解答。
“这头母猪有身孕后好好不吃东西,也不知啥原因。”“喂乳酸菌素,再每天喂包酸奶推一下。可能肠胃有炎症,但怀孕的母猪不能滥用抗菌素。”高级兽医师陈世堂解释道。
侯生珍教授建议李月林把猪的食槽修成弧形的,有利于打扫,也有利于减少病菌繁殖。李月林连连点头。
“我们通过掌握高层次专家教授带来的新技术,生猪的存栏率、出栏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效益一上去,我们养猪就有信心了。”走出猪舍,李月林对我们说。
陈世堂认为,现在养殖户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养殖方式了,对新技术的需求很旺盛,比如怎样补硒的问题,就已经是很先进的技术了;比如将断奶期稳定在30天,就能够两年产5窝,增收效果十分明显。
乐都区农牧局的马进伟介绍,生猪产业是乐都农业的主导产业,近年来乐都区突出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全区19个乡镇有生猪养殖科技示范户400户,由他们带动全区两万多名养殖户科学养殖。区上除了积极发挥自己的专家、技术指导员的作用,还特邀青海大学长期从事生猪技术研发的专家教授对乐都区专业技术人员和养殖专业户进村入户进行培训、指导。科技下乡活动,通过专家与养殖户面对面交流,以及深入养殖户家中,现场解答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种疑难和瓶颈问题,为提高生猪养殖效益提供了技术支撑。(王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