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实施创新驱动推动转型升级
东莞累计投入20多亿元,建设了24个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图为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研发的微流荧光免疫测定仪器设备。胡国球 摄
2月28日,东莞市政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莞研究院。该研究院是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后首个签约的新型研发机构项目,也是东莞积极落实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至此,东莞新型研发机构增加至24家。此外,东莞还拥有多个科技孵化载体,与100多家高校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有364家市级以上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
上述一连串靓丽的数据背后,是东莞依靠科技创新,改变原有的以投资拉动、资源消耗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所做的努力。近年来,东莞把创新驱动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科技创新正日益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力量。
制度创新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今年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视察华为时表示,没有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就无从依附。
对此,东莞深有体会。东莞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时,就十分注意制度创新,为科技合作保驾护航。除了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东莞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的意见》、“1+5+8”科技创新政策等政策,强化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的引领。
东莞是广东省首批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城市,也是全国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以及全国第二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在财政投入上,东莞在全省和全国率先走出了新路。东莞逐渐改变以往由市财政进行直接资助的做法,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新机制新模式,形成了一套“拨、贷、投、补”的财政金融联动投入机制,更多地利用财政杠杆撬动金融资本投向科技创新。
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上,东莞也进行了大胆创新。首先,新型研发机构实行“共同投入”的建设模式,做到共同投入,优势互补。其次,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的机制,大部分新型研发机构注册为不定级、不定编的事业法人单位,筹建期由市政府给予运营经费支持,此后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促进平台通过为产业提供技术开发、检测、咨询、成果转让等服务和孵化产业等方式创收,实现自我造血功能。
此外,为吸引推动创新驱动战略所需要的人才,还实施了“人才东莞”工程,每年投入10亿元,吸引高层次人才来莞。
通过政策性的扶持,东莞引导了大批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目前全市已有4000多家科技企业,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仅次于深圳、广州,在全省地级市中排名第一位,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创新平台成东莞创新能力新引擎
数据显示,从引进第一家创新平台——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开始,加上今年新成立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莞研究院。东莞累计投入20多亿元,建设了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东莞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华南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清华东莞创新中心等24个公共科技创新平台。这些新型研发机构已为2万多家企业提供产品研发、设计、检测等服务,承担406项科技项目,孵化出140多家高科技企业。
各创新平台主动开展研发创新,相继攻克了一批关键与共性技术,形成了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比如,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发挥装备技术优势,针对毛织产业开发并量产了数控毛织机;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瞄准新型电子元器件制造高可靠性、高集成密度和微型多层化的发展趋势,牵头开展LTCC技术攻关,形成了叠层片式电感、EMI滤波器等,占领了技术制高点等。
据统计,目前东莞各公共创新平台申请专利共计615项,其中发明273项;获得专利授权386项,其中发明108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80项;累计承担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级37项、省级88项、市级38项,获得各级政府科研经费资助近4亿元。创新平台在推动东莞提高创新能力方面功不可没。
走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前列
尽管科技创新成效显著,但是务实的东莞人在成绩面前没有骄傲,在年初的东莞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及市“两会”上,提出要努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列,加快发展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标志的“四新经济”,大力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据东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东莞将以调整优化科技政策和项目为重点,加快深化科技管理服务改革。研究出台东莞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纲领性文件和新一轮配套政策;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的总体原则,参照科技部、广东科技厅推进科技项目改革的有关做法,改革东莞科技项目体系;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整合各类创新要素,加快形成全市联动协调的大科技工作格局。
东莞还将以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孵化器为重点,加快优化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大学创新城、空间科技城、散裂中子源等重大科技平台,精心筹建广东省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北航东莞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在建设资金使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和管理团队股权激励等方面赋予新型研发机构充足空间;完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科技孵化链条,建设创业俱乐部、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载体,进一步推动提升孵化器服务能力和营运水平。
此外,东莞还将在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科技服务业,打造万众创新、大众创新的生态体系等方面继续发力,吹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在前列”的号角,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
■声音
把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以应用技术研发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转移、成果孵化为重点,以整合资源、协同创新为手段,积极吸引国内相关高校院所来莞合作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创新资源在东莞集聚、转化和应用,不断增创东莞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要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列。
——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
科技创新在推动东莞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加快迈入创新驱动新阶段;另一方面,要抓住当前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的契机,引进和培育“四新”经济,打造经济新增长点。
——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
■数读
◎依靠全国重点科研院所建立的24个新型研发机构。这些新型研发机构已为2万多家企业提供了服务。
◎与全国10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并组建了31个省部产学研示范基地、10个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引进了567个科技特派员。
◎东莞建设了21个省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设立总规模20亿元产业升级转型及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设立了3个子基金。
◎全市纯专利质押融资贷款额累计达到1.12亿元,推动15家科技企业在国内上市、14家企业登陆“新三板”。
◎去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5家,总数675家,排全省第三。
◎新增省创新科研团队7个,总数达22个。
◎全市已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364家。
撰文 戴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