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学者对话“中国式奋斗”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5日讯(记者赵晶 通讯员 陈晶)大型社会学纪录片《中国式奋斗》播出后,影响和讨论超出了影视领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1月13日晚,北京团市委、求是全媒体发展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单位在天幕新彩云影城报告厅举办“中国式奋斗:两代学者的对话”主题研讨会,邀请著名学者潘维、张颐武教授,青年学者田改伟、何建宇、鄢一龙等从不同角度阐释自己理解的“中国式奋斗”。
张颐武认为,《中国式奋斗》用镜头展示青年人的生活、梦想和追求,是一部有力量的纪录片,当代青年找到奋斗的支点后,要将脚踏实地和“高思在云”相结合,向着更高远的目标努力。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副研究员田改伟结合大量基层调研实例,论述了基层党组织通过破解发展难题,发挥在“中国式奋斗”中的作用;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何建宇表达了对《中国式奋斗》纪录片的“感动和感谢”,结合“北京青年1%抽样调查”论述了社会治理中“精准精细”的重要性;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鄢一龙阐述了“赋能型国家规划与中国式奋斗”,提出五年规划是人民共识、共建、共享的规划,人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在规划中体现了集体的、接力的奋斗。
最后,潘维与青年分享了“我的关于奋斗的感想”,从“为出色而奋斗与为生活而奋斗”“个人奋斗与国家命运”“个体奋斗与群体质量”“为组织起来而奋斗”四个角度娓娓道来,认为群团组织要重视普通群众的平凡奋斗,重视解决群众精神的和实际的需求,提升组织和服务的扁平化水平。
《中国式奋斗》纪录片基于“北京青年1%抽样调查”10.8万份有效问卷的数据分析,围绕7个群体普通青年的故事拍摄,包括《漂着的梦想》(“北漂”艺术青年)、《创造的人生》(在京创业青年)、《“光环”的背后》(机关事业单位青年)、《守护的价值》(媒体从业青年)、《燃烧的火炬》(青年教师)、《脚下的土地》(农业青年)、《梦想的起点》(在京外国青年)等7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