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全省两会】三乡工程缔造幸福乡村生活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冬阳普照,村前、屋后一栋栋蔬菜大棚,承载着村民们在乡村振兴路上的美好愿景,见证着大通县新庄镇吉仓村从贫困走向富裕的奋斗历程。
“深入实施‘三乡工程’,村里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庄变得越来越干净整洁,村民的生活越过越红火。看咱这大棚里的蔬菜长得多好,绿油油的。”吉仓村党支部书记冶德全自豪地掰着手指算着:“咱们镇的蔬菜年产量能达到5405吨,单个棚年平均产量就有4.5吨,看着大家的收入不断增加,我深感欣慰。”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实施”到“全面推进”,我市乡村振兴成效渐显。
西宁是我省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把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以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争当“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排头兵的优异成绩,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作出西宁贡献。
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穿行高原古城大地,广袤的田野上,一首首农村改革新曲不断谱写,一幅幅山水画卷徐徐展开,我市处处展现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图景,美丽乡村的魅力不断迸发,更多百姓过上了美好生活。
乡村振兴富民众
“市民下乡,村里乡间小路铺上了水泥路,也安装了路灯,出行比之前方便太多了!”
“多亏了党的政策,今年,我们家里的收入又增加了,一个棚就达2万元。”
“这几年来,媳妇在家门口的帮富车间上班,我们的收入越来越好了!”……
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三乡工程”着眼于城乡资源要素的融合,健全工作机制,构筑“四梁八柱”支撑体系。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市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全市推进乡村振兴“八大行动”暨“三乡工程”指挥部,加强“上下联动”,强化“左右协同”,市级统筹、部门协同推进、县区具体实施的工作推进机制基本形成。
制定印发《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西宁市推进乡村振兴八大行动方案》《西宁市2022年推进“三乡工程”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等政策文件,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部门绩效考核,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事项清单,压紧压实责任,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以此促进更多市民下乡,活跃农村消费市场、能人回乡创业、企业投资兴业,吸引更多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入农村。
严格落实全省“2411”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2022年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299户1019人,风险消除率69.4%;落实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1.356亿元,实施东西部协作帮扶项目35个;多措并举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全市脱贫和易返贫致贫劳动力实现务工26619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5.6%……
一项项措施,一组组数字,昭示了乡村振兴的信心、决心和雄心,助力乡村振兴跑出西宁“加速度”!
走,去下乡
“馍馍,刚出锅的馍馍……”厨师牛成艳边吆喝边娴熟地揉面。铁匠马成泰一边拉着风箱,一边唱着古老的歌谣。在10余平方米的面坊里,年过六旬的李成雄摆弄着老式磨面机……隆冬时节,湟中区云谷川印象小镇里十分热闹,市民下乡让乡村人气越来越旺。
“真没想到,我们村会变得这么漂亮,去年依托‘三乡工程’,我们村的莫家沟山庄一炮打响,乡村旅游火了,下乡的市民越来越多,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日子别提有多美!”说起家乡的变化,城中区总寨镇莫家沟村村民文菊莲很是兴奋。
“三乡工程”盘活了农村的农房、田地、劳动力等要素,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也提升了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2022年,我们充分挖掘山水田园、民俗文化、农产品等资源,推进乡村民宿、农耕文化体验等业态发展,申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6个、乡村旅游重点乡镇4个,申报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9个、星级乡村文化旅游接待点15个,打造山水共和生态农业、田园风光民俗文化、茶马互市生态休闲等3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评定青海省自驾车营地4家。”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市健全乡村建设的实施机制,持续改善农村环境吸引市民下乡。高质量完成760个村庄评估报告,开展31个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2个美丽城镇、86个高原美丽乡村和29个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乡村振兴试点村与高原美丽乡村整合实施18个,探索形成符合西宁实际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全市917个行政村实现光纤宽带和4G网络全覆盖,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2%以上,高于全省58.3%的平均水平,全市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
能人企业帮富许多人
“现在不光夏季,冬季来乡村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家乘着这股子劲儿,想着法子把冬季旅游做丰富,让咱乡村的冬季照样火热。”大通县东峡镇仙米村村民雷忠义说,如今村里的不少乡亲都靠着乡村旅游过上了好日子,大家自然盼着这个村的“招牌”产业能够越做越强。随着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大热,雷忠义的农家乐生意越做越好,越做越大。
坐落于湟源县西南方向的波航乡甘沟村“支部联建帮富车间”,让村里原本围着锅台转的妇女,变成了上班族。村民杨桂英说,“多亏了帮富车间,我现在每个月既有稳定的工资,还能照顾到年迈的婆婆、身患残疾的丈夫和正在念书的两个孩子,既开心又幸福。”
行走在我市广袤乡村大地,记者发现,在“三乡工程”的引领下,村民有了更多的增收渠道。
找准坐标定位,深挖潜力优势,大力推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布局,思路越来越活、办法越来越多,一项项新技术、一个个特色产品、一条条产业链,如今正在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未来,我们将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努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