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刊 会外看会
连线会内外
藏语传递的脱贫致富好讯息
1月28日,刚刚结束全天会议议程的省人大代表、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县长刘正伟,来不及吃完饭便迫不及待地回到住处,掏出手机,拨通了电话。
电话铃刚刚响了一声便被接起,电话那头传来几句爽朗的藏语,刘正伟同样用藏语给予回复。看见一脸疑惑的记者,刘正伟捂住话筒迅速解释道:“我答应亚尔堂乡果芒村的牧民朋友们,今天下午六时电话聊聊两会的见闻,他们已经守在电话旁等我很久了。”
原来,远在果洛州的牧民希望第一时间了解两会上关于脱贫攻坚的好消息,也希望将自己的感受通过县里的代表让更多的人知道,便与刘正伟有了这次约定。就这样,一次传播两会脱贫致富好讯息的“电波之旅”开始了,而记者也在刘正伟的翻译中感受到了他们话语间的骄傲与新期待……
“一定要把我们的好生活讲给大家听”
“刘县长,你能不能把我们脱贫的好事儿讲给其他代表听?”说话的是村民佳瓦特买,“我真的很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你的故事我知道。你家里有6口人,两个孩子都在县城上学,过去因为没钱没技术,所以家里生活很贫穷。我没记错吧?”刘正伟笑着说道。
“是呀,当时生活确实特别困难。但是2017年,我和媳妇都参加了县里的培训,学会了黑陶制作的技术。现在俩人都在县城的黑陶公司打工,加起来每个月能挣6000块(元)钱呢!”电话那头传来了爽朗的笑声。
听着佳瓦特买欢天喜地地诉说着家里的变化,手拿电话的刘正伟也跟着不住地点头称是:“对,现在你们一家人算是过上好日子了!咱们县和你一样实现脱贫的人还真不少呢!2015年的时候,通过精准识别,全县有深度贫困乡镇8个、深度贫困村1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400户5297人,贫困发生率达到了22.24%。这些人里有很多是和你一样,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动力,或者因病、因学导致贫困。”
“那现在呢?”电话两头同时传来了佳瓦特买用藏语和记者用汉语问出的相同问题。
这样的巧合把电话两头的三个人都逗笑了,刘正伟继续回答:“2016年底,我们县有一个贫困村实现了退出标准,256户989名贫困人口脱贫。2017年又有2个贫困村退出,214户971名贫困人口脱贫。刚刚过去的2018年,班玛县实现了4个贫困村退出,523户2413名贫困人口脱贫。”
“这么多人?所以我发自内心地觉得,一定要好好感谢党、感谢政府!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感想,我周围很多村民都是这样想的!刘县长,你一定要把我的话说给大家听呀!”听了刘正伟的话,佳瓦特买更激动了!同时,电话的那头还传来了并不整齐的肯定声,虽然声音各不相同但却各个充满坚定。
“咱们聊聊家乡的新变化”
“我已经知道你们的愿望了。”刘正伟笑着说道,“其实我很想给你们讲讲咱们班玛县的新变化。”
听到刘正伟这样说,佳瓦特买迅速回复道:“您是要说我们的蔬菜基地和藏茶基地吧?”
“没错。为了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我们积极发展产业促增收。采取靠近县域主导产业、靠近全产业链条、靠近长远发展需求的“三靠近”模式分类施策,拓宽了大家的增收渠道。还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你们说百亩蔬菜、万亩藏茶就是其中之一了!此外还有千亩青稞呢。我想在县城打工的你,也一定听说了我们县红色旅游扶贫产业园、金色文化扶贫产业园和绿色农林扶贫产业园吧,这些都是我们将产业发展与旅游相结合,建立了产业链条效应发挥明显的大举措啊!帮助不少贫困群众实现了就地就近创收脱贫呢。”
“知道知道,就说我们乡里的蔬菜基地吧,一到夏天美得很。”佳瓦特买没有更加优美的辞藻来形容村里的蔬菜基地,声音里显出了一丝急切。
记者掏出手机,搜索了亚尔堂乡的百亩蔬菜基地,图片里葱茏油绿的蔬菜沿着山坡渐次分布,青翠欲滴的蔬菜、茁壮成长的豆苗,配上远处的村庄,好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图景。
刘正伟一边安慰绞尽脑汁寻找描写美景词汇的佳瓦特买,一边补充道:“其实还有一些变化是你们不知道的。为加强脱贫攻坚队伍建设,全县调整了思想僵化、发展思路不清的基层干部,选拔了一批年富力强、能带领发展、带好队伍的年轻人充实到基层干部队伍当中,输入了新鲜血液,净化了‘细胞’。还选派了32名干部担任32个村第一书记,选派了62名干部驻村开展工作,实现了第一书记、驻村队伍全覆盖。县财政局设立了涉农资金整合专户,2018年共整合涉农资金2.18亿元,所有行业部门实施的项目报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意后,县政府才能“开闸放水”,确保了项目实施的精准度。今年各行业部门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实施了37个项目。”
“啊,虽然我不知道这些数据,但是,啥事都为我们考虑的第一书记和帮我们脱贫的项目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心里却很明白。”佳瓦特买说道。
“报告带来很多脱贫的好消息”
听到佳瓦特买的肯定,刘正伟说:“听你们这样说,我们工作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那我给你说说我在会上听到的脱贫好消息吧!”
“我们早就等不及了!”电话那头七嘴八舌地说着。
“政府工作报告说,2019年将瞄准制约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八个一批’‘十个专项’上持续用力,统筹推进行业扶贫和贫困村提升工程,发挥社会救助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做好易地搬迁收尾工作,确保剩余的1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7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7.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听到这,佳瓦特买问:“那是不是说,会有更多的贫困户过上我们这样的好生活?”
“是的。我们县还有部分贫困村没有实现脱贫,2019年我们还要继续攻坚克难帮助他们实现脱贫。”刘正伟回答道:“我们要继续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帮扶,比如:对有能力、有技术、缺资金的贫困户,通过扶贫资金、金融服务进行帮扶;对无能力、无技术、缺资金的贫困户,依托自身现有的资源实行入股托底;对有能力、无技术、缺资金的通过技能培训,小额信贷激励他们创业就业。再比如:因病致贫的贫困户,纳入健康扶贫‘三个一批’开展救治;对符合兜底条件的贫困对象在政策兜底的基础上,从产业园进行收益分红,落实了政策兜底和产业扶持‘两张网’保证措施。”
加瓦特买恍然大悟地说道:“就像帮助没有特长的我学习黑陶制作技术一样,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好日子吗?”
“对,就是这样。我们要让班玛县的人都过上好日子!”说完,刘正伟和佳瓦特买都笑了。(贾泓)
新闻背景
2018年,我省聚焦精准、尽锐出战,落实各类专项扶贫资金114亿元,制定实施深度贫困地区“2+5+N”攻坚政策体系,易地扶贫搬迁完成“十三五”总工程量的97%,光伏扶贫实现全覆盖,12万农牧民吃上“旅游饭”,超额完成年度脱贫任务。全省有望实现12个贫困县摘帽、526个贫困村退出、17.6万贫困人口脱贫。
班玛县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的东南部,境内山脉纵横,山峰重叠,河流交错,山大沟深。2015年,全县有深度贫困乡镇8个、深度贫困村1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400户5297人,贫困发生率为22.24%。截至2018年,实现7个贫困村退出,993户4373名贫困人口脱贫。
班玛县在精准扶贫工作实践中,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创造和积累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工作方法。把加强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构建了党建促脱贫责任保障体系、基层带头人队伍引领体系、基层党组织服务支撑体系等三大体系。建立了党委部门联弱村、执法部门联乱村、经济部门联穷村的联动帮扶机制。同时,采取靠近县域主导产业、靠近全产业链条、靠近长远发展需求的“三靠近”模式分类施策,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在全面配套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斑玛县在每个安置区至少安排一个能长期滚动发展的产业项目,把贫困家庭的富余劳动力吸附到产业链上,通过劳动创造财富,解决了搬迁“后遗症”。坚持脱贫以励志为先,把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始终,全面推行能人大户带动效应、转移就业辐射效应、表彰奖励激励效应,让更多的贫困户“借船出海”。实现200余户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110名贫困对象主动加入合作社或产业链条,300余名贫困群众灵活就业。
此外,班玛县经过广泛调研,结合实际建立了班玛县脱贫攻坚项目超市,详细归类出县、乡、村三级基础设施类、产业发展类、公共服务类、提质增效类、社会事业发展类等五大类项目超市。并在县、乡、村三级都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初步形成法律援助扶贫实体平台,为脱贫攻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本报记者贾泓整理
读报告 走基层
把“流动红旗”永远留在我家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目标标准,贯彻精准方略,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瞄准制约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八个一批”“十个专项”上持续用力,统筹推进行业扶贫和贫困村提升工程……在广袤的青海大地,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和脱贫户等、靠、要思想有了很大改变,通过自身努力提高生活质量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这是我的‘流动红旗’,大伙儿选出来的……”
1月27日,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哈尔盖镇塘渠村,53岁的脱贫户柳生明指着墙上的一面小红旗笑得合不拢嘴。他和另外4户脱贫家庭因为各方面表现突出,成为2018年哈尔盖镇塘渠村脱贫工作巩固提升中的“脱贫标兵户”受到表彰。
新年伊始,刚察县牢牢把握脱贫攻坚的精准性、有效性和长期性,在2018年实现全县脱贫摘帽后不松懈、不停靠、不等待,精准有效抓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成为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频词之一。
谈起“脱贫攻坚流动红旗”评比活动的初衷,哈尔盖镇党委书记南久多杰介绍:“脱贫攻坚就是要调动起老百姓的主动性,2016年,环仓休麻村创立试点‘脱贫攻坚流动红旗’评比活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响应,争先恐后比致富能力,贫困户的思想发生了明显转变,为此,还组织其他建档立卡贫困户举办了一次‘脱贫标兵户观摩会’。2017年下半年,我们把‘流动红旗’评比活动推广到其他6个村,根据评比结果由各村每年奖励‘脱贫标兵户’,激发了大家自食其力谋求发展的干劲儿。”
“用透明的评比结果表彰先进,营造了一个‘大评比’的脱贫攻坚氛围,群众的积极性也激发起了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扶热情和信心。流动红旗每月评比一次,由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村民代表给脱贫户打分,年终对得分高的前5户进行表彰。把评比得分高低作为最终评优的重要依据,以此激励脱贫户积极争优秀、夺红旗,脱贫户等、靠、要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巩固脱贫成绩,通过自身努力让生活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已经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巩固了已经取得的脱贫成果。”南久多杰话语中的“含金量”确实不少。
“我当上了生态管护员有了固定收入,我们在国家这么好的精准扶贫政策下脱贫了,再不好好干自己良心上都过不去啊。”柳生明自豪地展示着荣誉证书“从评到‘流动红旗’那一刻起我就下决心要用实际行动把红旗永远留在我家。”
46岁的张寿和柳生明一样也是因为家中长期有病人致贫,在纳入低保、大病保险等政策的帮扶下脱贫了,因为表现突出也成了“流动红旗”的示范户。
“不能总是等着组织上的帮助,个人也要积极想出路过更好的日子,春节过后我就出去打工。”张寿对今后的生活也有了计划。
“不仅仅是脱贫户变化大,其他村民也被评比活动带动起来了。脱贫户为了不再返贫都想方设法去打工或发展生产,原本在脱贫户中开展的评比活动,影响的却是全村人,村干部的工作因此也轻松了许多,再也不用为了一个庭院卫生或邻里关系东奔西跑、费尽口舌。”塘渠村党支部书记史炳全深有感触地说。
刚察县在脱贫摘帽后,要求联点结对关系不变、力度不减、队伍不散、关心不断,继续加强基层组织、培育增收产业、为民办事服务、推进乡村振兴。
为此,各乡镇因地制宜,创新工作做法,真正调动起了村民建设家乡和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哈尔盖镇以榜样的力量引领社会新风气,小小的“流动红旗”成为脱贫户努力的方向,群众发展的动力,村干部工作的抓手,这无疑是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路上的成功经验。
百姓心声
我叫才其加,来自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多哇镇交隆务村。我是村支部书记,同时担任着交隆务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理事长。我们这里是世代养殖牦牛和藏羊的地方,没有任何工业污染,但也因此,基础设施建设非常滞后,畜群畜种结构不合理,品种退化,养殖效益比较低。这些年,尤其是村里借助扶贫项目成立合作社以来,各项惠农政策一项接着一项落了地,我们的合作社搞得越来越红火,实现了分红,“股东们”都尝到了甜头。牛羊入社后闲下来的村民们又都去外面“闯荡”,大家的收入大幅度提高。今年,我们要和全县一起脱贫摘帽,对此,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公保安加整理)
我叫邓昌斌,是西宁市湟中县田家寨镇下洛麻村的“第一书记”。党支部“强”起来了,党员们“动”起来了,是过去一年下洛麻村最大的变化。贫困村的产生往往是因为没有一个坚强的村“两委”班子。发展产业是群众致富的支柱,这两年我们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人脉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以育肥羊、仔猪养殖等为主导的扶贫产业,指导21户贫困户实施产业发展项目,修建猪舍、羊圈7座,仔猪养殖70头,育肥羊养殖171只,赴德令哈、格尔木承包种植枸杞4户2.7公顷。产业扶贫效益明显,作为第一书记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陈曦整理)
我叫王守贵,是柯柯镇西沙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四口人,儿子从小患有癫痫,长期看病吃药。2015年底被评为贫困户,通过驻村工作队和结对认亲干部的帮扶,加上国家政策的扶持,我们一家人不懈努力,家庭年收入达到3万多元。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媳妇当上保洁员,我自学掌握了手机打印照片的技术,每天能收入几十元钱。我做梦都没有想到会过上这样的好日子,我们家能够脱贫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帮扶干部的帮扶,我发自内心拥护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苏烽整理)
我叫华本,是化隆回族自治县石大仓乡支哈堂村的贫困户。扶贫,让我这样家庭困难的人,觉得日子过得有意思、有希望了。我的儿子从小身患残疾,我也是个只会种地的庄稼人,感觉全家人就是一天天挨着。村委和扶贫干部来了,帮我们盖上了新房子,带着我搞养殖,我现在靠着卖牛奶、做酥油挣钱,家里的日子比以前实在好太多了。干部们帮我规划未来的发展,带着我一步步地往前走,让我觉得心里踏实,特别有奔头,每一天都美得很。今年,我想着再多养几头牛,我觉得我们贫困户只要勤快,听党的话好好干,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好!”(赵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