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稿 民生答卷:十项民生事 温暖百姓心
青海新闻网讯 201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围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继续集中75%左右的财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力争部分民生指标继续保持领先,着力办好十项民生实事。新年伊始,全省各级部门提交了一份民生实事的答卷。
2014青海省十项民生实事
鼓励支持城乡居民增加财产性、经营性收入,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等制度,多渠道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
加强菜篮子基地配套建设,实行露地蔬菜生产扶持政策,提高肉奶菜等供给能力。加大政府补贴,做好主要物资储备和市场投放,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联动机制。
健全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实行省内就医“一卡通”。
新建城镇保障性住房11万套,将进城农牧民、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人员逐步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加大政府补助力度,支持改造农村危旧房2.5万户,继续支持有能力有意愿的群众自主改善住房条件,安排奖励性住房4万户。
稳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养老金、医保筹资、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工伤失业保险等标准,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和动态管理机制。
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健全社区养老模式,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创办养老院和老年公寓。新建城乡老年服务设施370个,提高老年人体检和高龄老人生活补助标准。
完善“1+9+3”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活补助标准。继续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完成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完善和落实促进创业就业政策措施,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和市场体系建设,支持建设创业孵化基地。新安排6000名公开考录招聘计划,力争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
实施好省级“三馆”、藏区广播影视建设和全民健身工程,为400个行政村活动室配齐文化设备和器材,发挥好省科技馆展教功能,服务社会、惠及民生。
新改建农村公路5000公里、便民桥梁200座,全省乡镇公路通畅率提高到96%以上,客运班车实现全覆盖。解决农牧区25万人饮水安全、5万人用电问题。
故事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1月1日,省城一家银行内,工作人员正在给居民办理存款业务。
当天,湟中县多巴镇居民刘永义向银行申请了两万元贷款,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办下来了。刘先生说,“有了钱,如鱼得水,可以做很多事,银行除了服务于我们广大农民外,还对蔬菜、畜牧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强金融支持,推出了小额贷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个人商务贷款、个人林权抵押贷款等金融产品。”
★★数据链接★★
2014年1至11月,在基础设施高速增长的带动下惠民投资加快增长步伐,全省累计完成1092.94亿元,比2013年同期增长43%。其中,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完成投资11.5亿元,增长3.6倍;基础设施完成投资989.52亿元,增长51%;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完成投资14.96亿元,增长4.1%;教育业完成投资55.36亿元,增长1.6%。
故事百姓的菜篮子更丰富
1月19日,西宁市莫家街市场内张红女士正在挑选新鲜蔬菜。看到蔬菜供应品种丰富,张女士高兴地说:“现在政府出台一系列稳定物价的措施,菜价稳定,我们可以安心吃到更多的新鲜蔬菜了。”在市场内记者看到,不少市民纷纷选购蔬菜,青海本地蔬菜也十分受欢迎。菜铺老板白志军介绍,“现在有了政府的支持,我们的蔬菜销路好,西宁市民的菜篮子也更丰富。”
为了保证蔬菜供应,2013年,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我省大力开辟新菜地,强化旧棚改造,督促空棚种植,新建温室2.5万栋,温室种植率达到90%以上。
★★数据链接★★
2014年,我省安排资金6.2亿元,大幅度增加“菜篮子”建设专项投入,安排下达价格调节资金7110万元,主要用于平价粮油供应、公共交通运营补贴,以及支持100家平价商店、3家平价市场建设。
故事百姓看病一卡通
果洛藏族自治州的洛桑一家在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就医,对于医院的就医条件,洛桑竖起了大拇指。洛桑笑着说:“现在国家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在牧区看不了的病,在西宁就能看,我们到西宁看病十分方便,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牧民生活的关心。”
青海省自全面启动实施分级诊疗制度以来,进一步完善农村、牧区卫生政策体系,拓宽筹资渠道、健全投入机制,解决了我省农牧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使全省的农村牧区医疗卫生状况有了较明显的改善,农牧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数据链接★★
2014年,我省深入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20项重点医改工作,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分级诊疗制度,率先将全省70所县级公立医院纳入国家试点范围。
故事养老服务见成效
1月16日,“一张纸递进去,不用操心、不用跑路,而且服务好、速度快”。一位在西宁市城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办理完养老保险的市民对记者说。
张先生是大通铝业的一名职工,16日这天,他大老远来到社保服务大厅办理业务,他开心地说:“现在国家政策好,我们的养老保险有了着落,办业务只花了几分钟。”
据了解,西宁市城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分为服务区、培训区和办公区。为方便办事群众,服务中心在服务区设置了1个总服务台和养老保险、新农合、职业介绍、劳动维权等26个服务窗口,为群众提供了综合性强的一站式服务。
★★数据链接★★
2014年,全省实际发放高龄老人补贴1.87亿元,29.67万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因此受益。安排购买养老服务经费1275万元,在西宁、海东两市的13个区县启动了购买养老服务工作试点。全年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04亿元,新建各类养老服务设施546个。全省累计在农村牧区建成互助幸福院907个。
故事参加医保真好
1月16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西宁市城西区居民王女士办理了相关手续。王女士介绍,现在社区居民办理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同时根据相关补助政策,部分下岗职工还可享受补贴,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她相信,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王女士介绍,以往这些医疗费都得自掏腰包,但现在除了支付部分费用以及个人需承担的医疗费外,还可享受到医保待遇,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真好。
★★数据链接★★
2014年,省财政新增安排资金11亿元,支持11项民生待遇提标。全省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23.8万人、450.73万人,覆盖面分别达到94%和98%。
故事入住温暖公租房
一套48.7平方米、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公租房。就在上周,李桂花刚刚搬进新居。几件简单的家具,房间里还有地暖和漂亮的墙纸,房子经过主人的细心收拾,显得简朴而温馨。2014年12月15日,西宁市城北区马坊东社区的李女士搬进了公租房。
李桂花所住的公租房位于西宁市城北区和泰居小区21号楼,是西宁市城北区政府2015年实物配租的公租房,每月缴纳租金588.86元,这是城北区全力改善低收入群体住房工作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我省从去年提前启动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截至目前,入住24万套(户)。
★★数据链接★★
2014年,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10120户,城镇化率达到50%,比2013年提高1.5个百分点。新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11.05万套(户)(其中城市棚户区改造9.02万户),基本建成7.98万套(户),入住7.03万套(户);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5000户。
故事山区学生得补助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鲍家小学的孩子们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鲍家小学校长吕根成说,新学期开学前,新建的开水房已投入使用,孩子们吃水用水问题得到解决。据吕根成介绍,鲍家小学共有四百多名学生,其中住校生有180名。以前一间宿舍每天只能提供5个暖瓶的热水,根本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需求。开水房建成后,学校安排专人负责开水房,保证早、中、晚吃饭时间学生有开水喝。
据了解,青海省从2012年开始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累计下达资金48.2亿元。完成了416所中小学校土建工程,1083所中小学校仪器装备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占全省中小学学生总数51%的40.7万名学生享受到了标准化成果。学校设施不断完善。
★★数据链接★★
2014年,“两基”攻坚任务完成,校安工程和布局调整等项目实施,全省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教育的阶段性矛盾已由“上学难”转变为“上好学”。
故事政策扶助大学生创业
1月17日,西宁市城西区大学生创业基地,几名大学生的手绘地图正式亮相。大学生小杨介绍,手绘地图不仅促进了青海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还在地图中大力介绍宣传大美青海的美丽与宁静,通过手绘地图这个产业,也解决了一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我们还将采取图书+网站+微营销的方式推介给消费者,最终形成线下旅游消费和实体旅游。
大学生张杨介绍,手绘地图避开现有旅游图书复杂的资料和民风民俗介绍的弊端,从细节出发,通过网络和手绘地图让游客去了解青海的许多细节之处。把青海美好的东西很好地呈现在了游客面前。
★★数据链接★★
2014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14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17万人次,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89.4%,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2%的较低水平。全省公务员考录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8559人,较上年增长5.7%。
故事文化科技惠民生
1月18日,青海省西宁市民间艺人正在给市民教剪纸。青海民间不仅把剪纸和绘画作为农闲之余的个人爱好,剪纸作品更多地出现在邻里乡舍的玻璃窗上。“剪纸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剪纸艺人说,他们的创作灵感都来自于平日里收集的素材。
据了解,我省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资金优先投放,对涉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项目优先安排,还将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多提供看得懂、买得起、用得上的文化产品,真正使文化服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数据链接★★
2014年,我省共实施33类1308个社会事业项目,为项目涉及百姓送上了民生“大蛋糕”。
故事公路变成致富路
如今,生活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镇吾麻村的罗藏智华终于可以开着自己的爱车,往返于州上与自己家中。一条6米宽的沙石路,让他和其他419户牧民彻底告别了骑马的出行方式。过去,罗藏智华需要花两个小时才能从村里走到镇上,如今,用半个小时就足够了。
罗藏智华说,如今村里通了公路,不少牧民都买了小汽车,做买卖再也不用把牲畜赶出村外,直接在家门口就可以交易了。如果家里有人生病,也不会像以前一样因为路上耽搁时间过长,而耽误入院治疗。
这一切的改变,得益于花久公路的建设。据花久高速公路青海路桥公司项目办的负责人介绍,公司在承接花久高速项目后,发现出行是这里村民最为迫切的需求,于是多方筹措资金无偿为村民修建公路。
公路竣工后,果洛州大武镇镇长才让尖措和两位村民代表,带着锦旗和感谢信,手捧哈达,向为吾麻、永宝二村修建了“幸福路”的花久高速公路青海路桥公司项目办表达谢意。
★★数据链接★★
我省整合各类资金,实施了包括生产和生活设施建设、水电路话“四通”、农牧民教育和培训转移、农牧民健康、文化进村入户、扶贫整村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在内的新农村建设八项实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