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连线: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

11.03.2015  11:18

  青海新闻网讯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

  “过去的一年,我省有序推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率达到49.8%。”我省全国人大代表程苏说。

  “16个‘美丽城镇’品质显著提升,300个‘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完成,全省已有上千个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根本性改变。我们大史家村就是其中之一。”来自贵德县河阴镇的农牧民代表毕生忠说。

  2014年,我省加大统筹力度,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新突破。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关键举措,出台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强化支持各地特色发展的差异化政策。

  东部城市群强力推进。王予波代表说,西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跃居省会城市前列,对全省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海东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在兰西经济区地位稳步提升。

  不仅是我省东部地区,从青海湖畔到柴达木盆地,从黄河沿岸到长江边,一年来,我省各地城镇化建设全力推进:

  柴达木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扎实推进;

  环湖地区旅游文化等特色产业迅速发展;

  青南地区交通、能源和城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我省与甘川交界地区面貌呈现可喜变化;

  玉树灾后重建后续工作全面完成……

  “城镇化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也是最大的内需所在。要坚持以人为核心,以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为着力点,发挥好城镇化对现代化的支撑作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话语让我省代表委员备受鼓舞。

  “抓统筹、促均衡,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成为我省代表委员们的共识。

  “必须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完善点上开发、面上保护机制,健全以城带乡、区域合作机制,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约集聚发展。”韩永东代表说。

  “一定要强化规划对城镇化的引导调控作用。”连日来一直密切关注全国“两会”的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贾应忠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省将全面落实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积极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体现时代特征、地域特色、人文特点,推动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城镇化率超过50%,让全省一半以上人口在城镇安居乐业。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推动西宁、海东城镇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引导城镇建设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防止急于求成、盲目铺摊子。启动“三规合一”试点,推动海东和格尔木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取得明显进展。

  “要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共同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承载能力和服务管理水平。”张周平委员说。今年,省委省政府将支持西宁市充分利用南北高速环线,构建内网外环的交通新格局,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配套政策,有序推动进城农牧民市民化,让他们生活得更踏实、更舒心。

  “乌兰县农业区所有的村都实施的村容美化,从今年开始,美丽乡村建设向牧业区扩展。”菊红花委员高兴地说。今年,围绕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我省还将在交通沿线和人口集中地区再建设16个“美丽城镇”,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提升城镇功能和品质,增强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以新建300个“美丽乡村”为载体,统筹推进农牧区基础设施、住房建设、环境整治、文化惠民、农牧民素质提升等工程,促进田园风光和现代气息交相辉映。

  重点打造东部城市群增长极,支持西宁加快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新片区开发,加快海东核心片区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力;加快柴达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后劲;推动环湖地区特色发展,打造绿色精品小城镇;推进青南地区平安与振兴,巩固玉树灾后重建成果,实现生态和生计共赢……

  随着区域特色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全面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全面落实,差别化支持政策的完善实施,我省各地的发展一定会更具特色、更有活力。